Tesla電動車大降價車主被當盤子!為什麼這麼便宜台灣還是發展不起來?

Tesla電動車大降價車主被當盤子!為什麼這麼便宜台灣還是發展不起來?


  特斯拉(Tesla)在過去二年多來在國內車界刮起一陣旋風,我們這幾篇文章在談電動車白話文運動,也反覆用特斯拉做為案例,為什麼呢?我們在意的可不只是周末的車聚,我們更關注的,是其背後所代表的一場交通工具的革命,一個從傳統(內燃機)引擎轉換成電動馬達的革命。

革命就代表改變,而改變代表著商機

  其實早在18世紀,第一台用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就已經製造出來,並且橫行了半個世紀後,才因當時電池技術的瓶頸,以及競爭對手(內燃機)引擎效能的提升而逐漸敗陣,換來近一個世紀的沉寂。

  20世紀末,日本索尼(Sony)發表了第一款商品化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後,商用鋰電池技術浮上檯面並經過不斷地改良,終於在2009年特斯拉發表了全世界第一款量產純電動車,並且引發後續一連串電動車的狂潮,迫使傳統汽車大廠如奧迪(Audi)、賓士(Mercedes-Benz)等轉向投入電動車產業。

  要不是因為電池技術的瓶頸,人類開一台沒效率的汽油車一百年還真是沒有道理。電動車捨棄(內燃機)引擎、變速箱改由馬達直接驅動,而馬達體積小可以放置在車輪附近,並透過電流輸出調整相對應的功率,因此在能量上面的傳輸更為簡潔,整體能量轉換率可以高達80%,而同期汽油車的轉換率大概是20%,根本就只能在旁邊玩沙。

  綠學院很愛談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電動車當然也遵守這個物理學定律。上述80%的能量被用來移動(動能),沒有太多額外的能量被用在他處,自然少了汽油車會有的震動(震動能)、少了噪音(震動能)、少了廢熱(熱能),也少了廢氣(化學能)。環工人把車子形容成「移動式污染源」,那是汽油車才有的毛病,只要開電動車,那個詞根本就用不上了。

  而且你看,相比起汽油車,電動車少了用來調整轉速與扭矩的變速箱、少了連結前後置引擎所需要的複雜機械結構等,因此零件數得以大幅減少,不用花時間做什麼5,000公里汽車保養與維修,這省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如果你是懂得駕馭汽車樂趣的人,你開過電動車就會發現,電動車加速時反應線性,不會有傳統汽油車的頓挫感。此外,受益於主要電池模組都被置放在底盤處,整體車輛重心較低(鋰電池重約400-600公斤),因此在高速巡航上車身穩定性也大大地提升。前後均勻的電池布局,也讓電動車的動態反應不會拖泥帶水,先天在操控性上的優勢也是汽油車所不能比的。


(圖一)汽油車與電動車驅動系統的比較 
資料來源:電動車成本結構分析及對傳統汽車產業之影響/吳念祺、陳彥豪


臺灣電動車發展的三大困境

  電動車明明完勝汽油車,而且我國政府也有訂出電動車的目標:2030年新購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但是只要是綠色產業內的人都知道,這其中有三大困境,導致臺灣電動車還是發展不起來:

1.充電樁規格混亂
2.充電車位與一般車位劃分不清
3.充電樁安裝困難重重

  要讓電動車普及,充電樁絕對是最關鍵的要角,沒有之一。然而電動車是個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的特色就是人人都想趁機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後果就是遊戲規則亂成一團,誰都普及不起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充電連接器的規格,光是充電連接器就有數種版本包含:美國SAE的J1772(CCS1/Type1)、國際電工協會的IEC 62196(CCS2/Type2)、日本的CHAdeMO、中國大陸的GB/T以及Tesla推行的SC。

  目前台灣比較常見的是J1772以及SC,主要是因現行國內九成掛牌的電動車以特斯拉為主,雖然目前透過轉接器連結J1772使用沒有太大問題,但未來車款種類攀升,政府作為基礎建設的提供者,明確訂出國內推行的充電連接器的種類有其必要,才能讓車商或是系統商做產品規劃時能有所依循。


(圖二)主流充電連接器種類 
資料來源:路透社

  規格的困境還不只是充電連接器,充電分級也需要標準化,因為這牽涉到消費者的恐懼心理。《Tesla車主第一手報導!特斯拉道路實測一年報告大公開》文章中談到,消費者擔心的三大原因之一就是充電問題。我們之前提到專用充電與特用充電,專用充電一般使用220V電源,其電流在32~72A不等,每小時充電量為7.0~15.8度電;特用充電使用380V以上的電壓進行充電,充電功率視電池狀況最高可以達每小時100度電甚至更高,這兩種充電速度相差可到14倍,對應的等待時間和續航里程有很大的區別,但消費者無法從設備外觀上了解真正的供電電流有多大,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該要明確地區分充電樁的等級。


(圖三)專用充電,台達電220V/32A充電車位 
資料來源:顏文群

 


(圖四)特用充電,特斯拉超級充電站 
資料來源:顏文群


  充電分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影響停車位的翻桌率。在電動車的世界,充電停車跟一般停車不應混為一談,應結合適當的充電分級來界定。我們建議可以將充電分成紅燈、黃燈、綠燈,並分別對應100KW、10KW與1KW充電,便可以定義出可接受的滯留時間比如0.5小時、5小時以及24小時(分別對應補充里程為300公里、300公里與100公里),超出的時間建議額外收取滯留費,藉此提升充電樁的翻桌率。如果電動車充電車位被汽油車佔據,也可以收取懲罰性的滯留費,把機會成本轉出去,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

  將充電車位同時結合充電與停車兩種概念,政府可主動公布公營充電停車的收費標準,如紅燈停車位為停車費+300元/小時(每度電以3元計)、黃燈停車位為停車費+30元/小時、綠燈停車位則視同一般車位收取等等。

  此外,由於充電停車位無法像加油站如此顯眼,再加上其高度分散的特性,要能讓使用者掌握分散的充電車位位置,充電車位資料勢必要上傳到雲端APP供使用者查詢、做旅程規規劃。因此政府也要同步建置軟體的基礎建設,包括指標的導引、雲端資料庫的建立、APP的設計等。

  解決完規格和車位混亂的困境之後,下一篇,我們來談牽涉工程更大、更棘手的充電樁安裝困境。

(封面來源:Reuters/達志影像)

知識服務

No.199 綠學院作東!儲能業和保險業大和解
2024-12-09 每次在《電力交易專案經理即戰力實務班》課堂討論儲能案場投融資時,保險永遠是最熱門的話題。儲能專案經理覺得保險公司過於保守,明明電池照正確程序維運很安全、根本不會沒事燒起來,但保險公司聽到儲能就避之唯恐不及,這個也不能保、那個只理賠一半。偏偏沒有保險,儲能案場就很難取得銀行融資,沒錢專案也推進不了,於是專案經理只能眼睜睜看著保險費兩年漲十倍,根本漫天要價啊!
No.193 綠學院 X 資誠PwC中小企業碳中和工具包:碳盤查體驗會
2024-11-08 你已經做了碳盤查,但一直缺少一個真正好用的工具來協助嗎?或許你也曾嘗試與碳盤查軟體公司談方案,但無法談到理想價格,這些問題很困擾吧?   其實,轉換碳盤查軟體的成本,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高。暨去年(2023)我們和商周啟動了碳盤查與規劃碳中和路徑圖線上影音課程後,綠學院準備推出一系列的中小企業和永續顧問兩相宜的碳中和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