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其實是手機而不是汽車!?用馬斯克的思維下一盤電動車的大棋

電動車其實是手機而不是汽車!?用馬斯克的思維下一盤電動車的大棋


  前一陣子我們在《大陸531新政,台灣的太陽能要如何絕地求生?》文章中談到「531新政」限制中國大陸的太陽能電廠建置規模,並砍掉太陽能補助金。太陽光電產業一直以來幾乎等於是綠色產業的同義詞,他們一受影響就哇哇叫,把市場吵得像是只有他們最慘一樣,其實大約在同一時間,電動車產業也發生一件大事,影響其實更為深遠。

  去年(2018)6月大陸正式實施《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取消對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反之如果你是續航越長、電池能量密度越大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僅沒取消,反而還更多。

  就像太陽能一樣,政府減少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長期來說是必然趨勢,新能源汽車必須要在價格、性能以及基礎建設配套上站穩腳步,才能引領變革,打敗傳統汽油車。

  大陸政府顯然清楚看到重點,取消對低性能車補貼而改獎勵高性能車,這能促使公司投入更多資源到高性能車的研發及推廣上。短期來說產業會面臨大洗牌,那些技術門檻拉不上來的、現金流緊張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弱的汽車公司將被淘汰,但長期來說,這對市場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弊。

  看到這裡你會想,我們為什麼要花時間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關咱們啥事?而且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就是電動車(註一),電動車不過就是一輛裝著電池的車,以前吃油現在吃電,馬路上見不到兩三台,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因為電動車的發展,將顛覆兩個你對社會運行秩序的假設。一個是它將直接衝撞現有電力系統的設計邏輯,一個是它將直接衝撞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擁有和駕駛汽車的人生觀。

  至於為什麼要看大陸的電動車發展呢,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世界在路上跑的電動車已經達到310萬輛,相比2016年成長了54%,其中大陸電動車全球市佔率為40%,所以要看懂電動車的發展路徑和未來,就不能忽略大陸在其中掌握改變遊戲規則的潛能。

  在臺灣,我們已經習慣了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但是拉到看電動車趨勢的這個尺度,不能再用臺灣本地的視角看世界,要從全球技術、政策、法律、市場為支點,要了解不是方向的技術為什麼不是方向,不是重點的市場為什麼不是重點,以免總是做白工。我們希望這一系列的文章,能為你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助攻在綠色產業裡尋找機會的人、創業者,以及政策制定者。

  首先,為什麼電動車將直接衝撞現有的電力系統?我們做點數學,

  臺灣現在有780萬輛車,假設其中5%的車主換成了電動車,這樣就有390,000台電動車。

  以特斯拉(Tesla)的家庭充電設備規格來看,每台電動車充電時的用電可達16瓩,每台車充電的時間如果有這麼一瞬間疊在一起,那這一瞬間的電力需求就是390,000台電動車* 16瓩= 624萬瓩!

  624萬瓩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這個電力需求是全台尖峰用電的15%,你把一座發電廠,就拿林口發電廠來當例子好了,你把它全部機組滿載發電,量都不夠用啊,15%是它的兩倍這麼多!

  如果你來參加今年(2018)四月綠色創業家社群小聚,大家將會討論現在正在大力發展太陽能希望拚到20GW,20GW的電在日落時準備要睡覺了,這時電動車的用電高峰剛好出來,因為這正是你下班回家後想要把電動車充飽電的時間。鴨脖子這麼長,如果沒有其他負載(時間)轉移的機制例如儲能或其他,對上古神器的電網來說真是夠窘了,而且這還只是5%的普及率哩,如果100%的時候,那大家吃土嗎。

  除了電力系統外,更進一步說,電動車推翻了汽油車的底層邏輯。汽油車的發展是一種代步工具的概念,目的是取代你的腳。而電動車的發展則是由數位驅動,特別著重駕駛體驗,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你坐在一個超大的手機上,只是應用場景變成馬路,不管是開你家的車、計程車、租車,甚至共享單車,搭配自動駕駛,它們提供的都是一種高效率的移動經驗,和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擁有和駕駛體驗非常不同。

純製造業的時代已經終結,未來的製造業本質上就是服務業

        正是因為如此,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互聯網公司可以突然成為傳統車廠的競爭者,BAT互聯網巨頭們近年來都投入了電動車的軍備大賽。汽車業本身是重工業,而輕型的互聯網公司因為對市場的敏感性更強,更懂得服務,還會挖掘客戶體驗需求,這些能力都是傳統車廠比不上的。

  再加上大陸這幾年大力扶植電動車,幾個傳統的德國和日本車廠紛紛和大陸電動車新創公司合作,連特斯拉也在上海建立第一個海外工廠,這些電動車新創公司有百度(Baidu)、騰訊(Tencent)投資的蔚來汽車,阿里巴巴(Alibaba)背書的小鵬汽車,甚至有德國人到大陸創的拜騰汽車等,我們從這裡可以發現,如果連汽車業都面臨這種挑戰,代表純製造業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製造業本質上就是服務業,綠色創業者不可不慎。

對於電動車的發展,我們認為有三大趨勢:

1. 即使現在馬路上見不到兩三台,但電動車在可見的未來將成主流,電池技術在續航能力、能量密度兩方面正在不斷提高,其它的新能源汽車形式很難得到普遍應用,我們應該把時間專注在找自己在電動車革命的位置,而不是分散精力發展其他新能源汽車,例如氫能車等
2. 電動車將成為上古神器的電網最大壓力點,電動車的發展速度將決定電網的升級速度,一次要改變兩個產業,這過程將是另一場腥風血雨,很多人將戰死沙場。不過時間站在電動車這邊,當電動車充電站一旦布網完整,遊戲規則就會改寫,汽油車想翻身也難
3. 電動車加上自動駕駛,會創造很多新的應用場景,而這些都會對更能挖掘客戶體驗需求、更懂得服務的公司有利,最終汽車製造業會轉型成為汽車服務業

  改變的本質是不連續的,你不管把多少馬車排在一起,也不能得到一條鐵路。正是因為電動車這條不連續性的道路,才適合作為綠色創業者的你大膽探索。

 

(註一)其實新能源汽車(New Energy Vehicles, NEVs)有下列三種:
1. 電動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純電動車是改用電動馬達作為動力系統,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對象
2. 氫動力汽車:也稱為氫氣車或氫燃料電池車,因為氫氣燃燒生成水,因此這種車不用加油,也不需要充電,只需要氫氣就能跑,日本是主要的推動國
3. 生質燃料車:就是用海藻等微生物生產出可以替代汽油的燃料,不用修改現有的汽車結構,像加汽油一樣把它加進去即可

(註二)本文觀點與《如何用PEST分析法看懂特斯拉?》同步

(封面來源:TED via YouTube)

知識服務

安永合夥人新年禮:ESG永續職涯諮詢
2025-01-07 【綠色人才領航地圖】系列文章推出後,我們常常遇到綠色工作者認為自己有志難伸,在追求永續職涯的過程中充滿挫折。明明覺得自己算是很有經驗的了,雇主卻覺得換工作頻率太高,每個工作都待不超過三年,不敢把重大事情交給自己。ESG報告書寫了兩次覺得無聊了,工作只好一個又一個地換。
慶祝產業小聚200場!新年參訪核融合微系統
2025-01-07 各位好朋友們,混雜著熱切、開心、對自我的期許,邀請你一起參加綠色創業家社群第200場產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