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真正的投资功夫,其实在投资的后面》文章中,我们跟你分享了国外的绿色影响力投资案例,了解国外是如何设定企业的影响力目标,确定公司可以达到它所设定的绿色影响力或社会影响力。我们今天来谈谈国内绿色影响力投资的发展与现况。
可能你还记得,之前《投资如果不为钱,那还能为什么?》文中谈到,有别于过去传统基金会惯用捐赠方式来资助社会使命组织,近二十年来公益与影响力投资(Venture Philanthropy & Impact Investment, 以下称VP/II)逐渐兴起,主张更积极参与、长期陪伴、财务与非财务资源并用,以及影响力衡量与管理。在财务工具上,则弹性采用捐赠资助(Grant)、借贷融资(Loan)、股权投资(Equity),或多种工具组合运用。
不同的影响力投资亦可以根据自身组织章程与设立宗旨,在投资光谱上进行定位区隔,而可有「中间偏左(Impact First)」、「中间偏右(Financial Return First)」等不同的价值主张。举例来说,美国知名影响力投资家 Lisa & Charly Kleissner夫妻档,近年来即提出资产100% 投入影响力投资而不牺牲财务可持续性的「100%影响力投资」倡议。
与现行主流公益投资相比,100%影响力投资倡议并不以大型基础建设(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道路桥梁、大规模微型金融)为投资主要标的,但基于财务永续考量,原则上不涉入无财务自足能力的社企投资,并利用投资组合手法来兼顾财务与社会效益目标。
此外,随著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更为普及,投资圈也开始强调社会责任,也就是之前文章《如何找到价值观相近的绿色工作和投资人?三分钟带你搞懂绿色商业思维体系》说的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举例来说,澳洲伦理投资(Australian Ethical Investment)公司刻意避开有环境或社会争议的煤矿、油矿、伐木业、菸草生产、武器制造、博弈事业、高污染工业制品、血汗企业、人权侵犯争议企业等有价证券,而特别重视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绿色商品、回收事业、责任金融、医疗保健、高龄照顾、教育事业、创新科技的金融投资标的。
相较于前述VP/II,社会责任投资通常仅就金融市场现有投资标的进行投资组合规划,虽较能确保投资财务绩效,但对促进社会正向影响力来说则相对被动。无论如何,近十多年来有别于投资光谱两端的中间定位风潮已逐渐兴起,形成更趋多元的「混合型金融(Blended Finance)」,呼应著国际社会兼容经济(Inclusive Economy)的整体发展趋势。
台湾在社会影响力投资的起始脚步并不算晚,但至今仍处于少数认同者倡议与投入的初期阶段。2007年由趋势科技创办人张明正独资创设、知名作家王文华受邀担任执行长的若水国际,或可说是台湾VP/II的序曲。当时创办人希望能以创投方式促进社会企业发展,并以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的管道退场。不过,当时台湾处于社会企业发展之初,社企「鱼卵」、「鱼苗」尚少,又如何能顺利找到足以公开发行股票的社企「大鱼」?如今若水国际已转型成为站在第一线促进多类别残障人士就业创新的社会企业,而不再从事影响力投资了。
目前台湾少数的社会影响力投资中,以2014年成立的活水社投组织模式较为特殊。不同于若水国际、慕哲基金会、守护天使、非常木兰等独资或少数出资人形态,活水社投实验性采取俱乐部集资模式,从发起的43名出资股东开始,到现阶段的逾60名出资者,主要目的在追求财务与非财务资源网络的集聚效益。如今也进一步从个人出资者,推展至(类)机构出资者的跨行业领域资源整合阶段,设立「活水贰影响力投资基金(B Current Impact Investment Fund 2)」。
四年来,活水社投已投资了2021社会企业、绿藤生机、以立国际、黑暗对话、鲜乳坊、甘乐文创、玖楼、玛帛科技和奇力爱等九家公司。以绿藤生机为例,以绿色生产者为宗旨,强调替代(Replace)、可回收(Recycle)、减量(Reduce)等价值,提供环境友善的生鲜与生活产品。持续向消费大众倡议绿色生活价值,八年来已逐渐崛起成为新一代消费品牌,拥有许多坚定支持绿色消费的客户,用实际购买来支持经营团队成长精进。根据绿藤生机2016年的社会投资报酬评估,每100元的消费即可衍生75元的环境价值。绿藤生机也连续三年获得美国B型企业总部颁发环境类「对世界最好(Best for the World)」的奖项肯定。
社会影响力的管理与推展成效有赖投资方与被投社企的紧密合作。由于VP/II追求社会善意资金的循环运用,以求有限资源使用效益之放大,因而投资之始即有未来退场的规划。逻辑上,最合适的退场时机在社会影响力目标达成之时,或社企投资加值效益递减接近尾声。从这角度来看,影响力投资可说是社企的「阶段性共创伙伴」。
我相信,影响力投资人需要有系统动态的投资观,在结构性重大问题领域中,应设法厘清体系内关键环节所在,以「组合投资(portfolio investing)」的思考来协助新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领域内具平台、网络主导地位的社企,可优先考虑,而在体系内关键环节内,若仅有早期社企,亦应积极协助与投资。此外,策略性支持专业技术服务,如影响力衡量与定价的专业服务,并参与多元投融资圈串联的工作,同样都能让有限资源做最大发挥。
客观来说,台湾影响力投资在影响力衡量与管理,包括利害关系人评估、衡量工具与机制、验证查核与报告机制、影响力定价等环节,尚在初始学步阶段,可进步空间仍大。此外,现行财会标准的侷限,也需要各界跨域整合,让无形的社会效益逐步和会计标准系统接轨。此为长期推展目标,需要有步骤规划与持续投入。如果整体社会的价值衡量系统更趋完善,资源网络也会发挥足够挹注力量,让社会创新更蓬勃发展,而长久存在的社会问题也就更有机会迈向持续改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