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世界第一个制定PM2.5国家空气品质标准的,是哪个国家吗?
美国环保署早在1997年,就首先提出要将PM2.5纳入国家标准。在被联邦法院否决之后,美国环保署蒐集更多PM2.5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科学证据,终于在2002年成功订定国家标准。日本不落人后,也接著跟进,订定国家标准。有了美日的先例,我国环保署也启动PM2.5国家空气品质标准的研究,并于2005年完成在原有每一个空气品质监测站增设PM2.5监测仪。
没想到我们研究了近十年,半路却被大陆人弯道超车。
为什么?因为人都要等到火烧屁股才会改变。
2010年11月,大陆民众发现北京的美国大使馆自己架设的空气品质测站公开的PM2.5空气品质指标值显示595,这数值已经爆表(最高500),竟然北京官方公布的数据却只显示是轻微污染。从此,大陆全国民众对空气污染产生集体恐慌,到前央视主播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发表之时,民怨达到高峰。大陆官方火速于2011年底公告PM2.5的最新标准。
我们还在研究标准该订多少研究了近十年,却被大陆一下子弯道超车。因此我国环保署也赶在2011年底提出,2012年6月公告实施我国的PM2.5标准,标准值比照美国、日本,正式对PM2.5宣战。
下面这张世界城市的PM2.5空污地图,可以让我们了解台湾实际的状况到底有多糟。当年台湾PM2.5年平均浓度是24 μg/m3,台北市17μg/m3,台中市25.7μg/m3,高雄市30.7μg/m3,和下面其他城市相比,我们大概排名在中后段班。别急著庆幸,那是因为后面垫底的都是大陆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等。
(图一)2013年世界各大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值
资料来源:Zhen Cheng et al,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PM2.5 pollution in global megacitie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89-90, 2016/2
各国整治PM2.5的第一步,都得先广设监测站,从数据上「看」到PM2.5的浓度,再将PM2.5纳入国家空气品质标准,藉此设定改善的终极目标及时程。
PM2.5的整治没有万灵丹,改善污染必须多管齐下,因为PM2.5的来源除了车辆、工厂(包含火力发电厂)两大污染排放外,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其他各种污染源,而且你知道吗,气体类的空气污染在大气中互相反应后,还会新生成二次PM2.5。
所以PM2.5几乎等于整体空气污染的代名词,整治困难度居于各种空气污染之首。
境内自己整治就已经够难了,更别说在秋冬之际会不时拜访台湾的大陆霾害,屡屡让全台的空污指标红爆紫爆。所以要减少PM2.5的污染,除了政府原有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几乎都要加强加倍之外,还得再加上创新的技术引入及法规突破,才能约略看到成效。因为干净的能源、干净的空气从来都不是便宜的事啊!
以台湾便宜的油电及「避免太大冲击」的污染管制,当然空气别想马上「明天会更好」。我也希望加油付电费时帐单便宜一点,但如果得用亲朋好友的肺癌、心脏病、中风的医疗帐单来换,那怎么想都不划算呀!更何况台湾地小人稠,同样量的污染放出来,不用算都知道,造成的污染浓度及健康伤害,都会比其他国家严重。
凡把台湾当作家园的人(包括企业家及官员)及乡民就应该觉悟,如果羡慕上图中PM2.5年平均浓度只有个位数的那些城市,我们就必须牺牲一些便利甚至荷包,来换得更好的环境品质及健康,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不需要代价。政府也不要好像怕捅到马蜂窝般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明显车辆归交通部管,工厂电厂(能源)归经济部管,干净的空气不会只是环保署的事,上级官员不合作解决怎么行呢?
那我们民众可以做什么呢?户外的大气污染整治,的确有赖所有的工商企业配合政府的各项管制措施,主动减少排放。但你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你抱怨工厂排放PM2.5,那你自己骑的不也是二行程机车,还吵著要政府给你钱才愿意换。电厂的大量发电,不也是为了要满足我们随时要吹冷气的需求吗?工厂生产过多的产品,不也是为了服务我们用过即丢、浪费物资的坏习惯吗?更别忘了焚化炉的空气污染,可是会再公平地回到每一个丢垃圾的人的鼻子里。
还有别忘了空气污染的最后一哩路,就是室内空气品质。户外的大气污染,有赖你我及政府的集体努力,但个人出入的室内环境,就必须靠自己多留意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免得进入屋内躲避霾害的同时,却中了自己设下的污染陷阱,吸入了更多装潢逸散的有毒化学物质、让人生病的细菌、霉菌、含更多PM2.5的二手烟、燃烧废气等等。我国2012年生效的《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法》,累积至2017年已列管了约1,500家各类公共场所,藉由政府的督促以减少大众空间的室内空气污染。我们之后再与你分享如何保护家人呼吸健康的策略。
注:
1. 环署最新PM2.5监测数据出炉 西部全沦三级空品区
2.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PM2.5 pollution in global megacities
(封面来源: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