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色产业工作者交流社群Green Like We Give A Damn之前不停举办碳经济主题的小聚,这是因为2015年底举办的COP21达成巴黎协议(Paris Agreement)之后,全世界预料将会展开大规模的产业转型。过去我国受限于非缔约方身份,无法参与国际京都机制,但是COP21改由各国提交自主贡献目标(INDC),我国政府因应此一全新的变局,于是通过《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也宣示国家的减排目标,将会提出各部会具体行动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在五年内进行温室气体总量管制与交易(cap and trade)。企业一觉醒来赫然发现原先外部化的成本,如今会转为内部化,企业的经营成本立刻变高,只有低碳企业能存活下来。所谓危机就是转机,这个社群的成员想找出下一个500亿的商机,用具体的方式参与绿色经济。
一般人听到绿色产业,脑子立刻浮现出亮晶晶、高科技的太阳能板或风力发电机,我去国小教环境课程的时候,即使我什么都不讲,随便一个孩子都能举一反三说最环保的发电方式就是太阳能和风能,还会用蓝色的蜡笔画一格一格闪亮的太阳能板给我看,小朋友描绘出的理想世界,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想努力实现的真实世界,那我们欠缺什么呢?
恰恰因为这是一条典范转移之路,以至于我们感到欠缺。汤玛斯.孔恩(Thomas Samuel Kuhn)从科学的演进过程中发现,科学的进步不是演化,而是革命,昨日的新发明中,不会有今日新发明的线索,他必然是一个全新的创意和思考逻辑。过去的人并没有像我们这代人这么迫切的地球环境危机,我们必须因应局势的变化,快速调整我们的脑袋,调整商业运作的方式,让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齐头并行,这其中要调整的范围之广、改变之深,只怕比工业革命有过之而无不及。幸好我们仔细环顾四周,这股浪潮刚好与当今年轻人追求的社会企业、创新创业交会,许多新一代的创业家,都自然而然把永续放入公司经营当中,购买公平贸易的原料、在地采购、绿色采购,他们直接以绿色企业的姿态诞生在这个社会中,做永续也照样赚钱,而不是先赚了钱,再来花钱实践永续。
如果一切都这么美好,我们为什么还没看到亚洲的绿色产业大步发展呢?典范转移早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小看商业环境中惯性的力量,唯有具备长期思考能力的绿色人才,才有可能转换到新的思考逻辑,并且引领改变。在我们国家努力建立新兴产业时,别忘了,未来会胜出的新兴产业全部都将是对环境友善的产业,且人人都会是绿色工作者,在各个国家忙著准备迎接绿色经济,培养绿色人才的同时,我们自然不能落于其后,而要以战略角度思考下一代的人才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