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嘉惠的是綠能業嗎?

綠能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嘉惠的是綠能業嗎?


  今年以來最火紅,也最引發各界爭議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經立院朝野協商後終於七月五日完成三讀,正式闖關成功。​

  你一定覺得奇怪吧,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幾個月前,行政院內部研究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7國際競爭力評比數據,作出「台灣國際競爭力無法大幅向前的重要因素是因基礎建設不足,故要推動一個八千八百億的經建計畫」的核心論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就此誕生。

  然而台灣經濟停滯不前,真的是因為基礎建設不足嗎?
  其實國發會早在2016年9月即針對同份評比數據做出分析,提出更精確的看法:

  1. 我國「基礎建設」在138個受評比國家,排名第13,在「一般基礎建設的品質」與「鐵路基礎建設的品質」兩項排名均較去年進步。大幅退步的,是我國「航空運輸基礎建設的品質」與「電力供給品質」。電力供給品質,是指受訪者對該國電力持續供應與維持電壓穩定是否有信心。
  2. 我國「體制」在138個受評比國家,排名第30,為我國所有項目中表現最差的。尤其是在「組織犯罪對企業成本之影響」和「行政法規之繁贅程度」項目,排名顯著下滑。

  因此,真正影響我國競爭力的,並非硬體基礎建設,更不是軌道建設!最是極需改革的,是降低電力系統中的結構性風險與換掉行政體制中的舊思維。

  我的專長是能源,因此讓我們來檢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綠能投資吧。行政院報告於第六章總體經濟效益中揭示:「綠能建設最重要的是太陽能、風電及相關研發和長期發展基地建置,政府將投入243.15億元,預估帶動1兆4,225億元的民間投資」。意思是政府每丟一塊錢進來投資綠能,就會帶動民間58塊錢的綠能投資效益,看來,吸引投資才是前瞻計畫中綠能發展的真正目的。

  58倍的乘數效果?這是怎麼算的啊?當年設計出財政乘數效應的凱因斯都沒這麼神。更何況,政府投資是有盲點的,不是所有的政府或民間把錢灑下去就能對要素稟賦的升級造成正向影響。倘若投資未能依照產業既有優勢與自生能力來規劃,不僅會浪費掉手中有限的資源,亦可能導致如尋租、炒作、資源不當分配等等各種負效益的發生。一般最為常見莫過於所謂發展「自主產業」的迷思,回頭看看馬政府時代的「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和「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畫」皆是不遠殷鑑。

  那如何選擇對國家發展最有利的新興產業呢?
  世界銀行曾提出一套適用於開發中國家的準則,總共有五項:

  1. 參考條件類似之先進國家
  2. 該產業國內已有私人企業投入
  3. 吸引外商投資
  4. 有限制的獎勵
  5. 持續改善投資環境

  其中尤以第三項最為重要,因為外國資金是用全球觀點來選擇投資標的,也等於是為候選國產業發展潛力與相對競爭力做了一次詳細的綜合評量,畢竟沒有人會跟自己口袋裡的鈔票開玩笑。而第五項則正好呼應了本次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對我國的示警,我們實應進行更積極的國家體制革新與提高人力素質,才是確保國家競爭力的正途,若有了堅實的競爭力又何需擔心經濟不成長呢?這才是真正的「基礎建設」。

  我對發展綠能產業有兩個期許:

  1. 發展綠能產業目的不是要嘉惠營建業、土地買賣業,也不是為了對減碳、能源安全產生巨大的貢獻,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產業發展與轉型,確保經濟動能。故應在確保電源穩定的前提下,逐步加入再生能源,更多元化能源組合,才能達成能源、環境與經濟三贏的目標。​
  2. 面對高風險的全球化競爭,要確保企業研發及投資意願,政府政策一定要確切、穩定與可行。政府一定要優先進行自身的改革,以利打造出一個優質的市場環境與健全的法治體系,才能引活水注入、促進產業向上提昇。

  台灣手上可用的資源已經不多,促進GDP成長的用心,切莫因一時的失察或貪快,而付之東水。

知識服務

天啊!這裡怎麼忽然多了這麼多工作?
2024-11-19 新能源業常常佔據國內外政治、經濟、投資、科技熱門新聞版面,但是大家都不告訴我們哪些是我們這種普通人能夠參與的機會。其實,新能源只有三個字,新事業卻有千百種,光是臺灣的儲能業,就有很多你可以參與且還有不錯收入的工作。
【投資人限定邀請】 來穎科技發表會|不用辦高爾夫球證,直接進包廂!
2024-12-16 其實很多投資人都知道要投資新能源業,重點是你得懂行。這幾年在台電、綠學院等幾幫人推動本地儲能發展及電力交易平台之下,短短三年預估交易額就上看50億(2024E),成就了不少公司實現上市櫃里程碑,而這些公司,就藏身於綠學院的會員行列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