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度爆發前,家裡人一起慶祝我兒子三歲生日,我發現自己開始擔心兒子是否能平安健康地長大成人,他會不會走在路上被車子撞,去餐廳吃火鍋遇上氣爆,去賣場感染到新冠病毒,我有好多好多的擔心。
生命如此脆弱,生活中隱藏的風險卻無處不在。因此,當你在媒體上看到電池爆炸的新聞,很本能地你一定馬上會覺得手機、電動車、儲能系統很危險:
「三星手機Note 7鋰電池爆炸!全球回收並停止生產」
「特斯拉Model 3驚傳起火爆炸!電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全台首例充電站爆炸!Gogoro回應了」
「韓國兩年超過三十起儲能系統鋰電池火災」
「突發!北京儲能系統火災,兩名消防員殉職」
你想,一支手機放一顆鋰電池就可能爆炸,一個密閉空間放超過上百顆甚至上萬顆的鋰電池芯,然後讓它在馬路上走來走去,或是裝在貨櫃裡放在大太陽下曝曬,簡直就是在自己身邊放一個未爆彈,也太不安全了吧!
奇怪的是,負面新聞這麼多,同一時間鋰電池產業卻依然快速蓬勃發展,鋰電池生產供不應求,是因為大家頭都已經洗下去了,還是商人反正只管賺錢,視人命如草芥?
當然不是!一個官司就可能讓車廠傾家蕩產,車廠要對其設計負責,因此他們其實比你還緊張。因為鋰電池技術的變革,手機、電動車、儲能系統大量使用鋰電池,已成為時代的必然。既然無法避免,OK,那我們來看如何讓它成為可控制的風險。
我是儲能研發工程師,因此我們先討論鋰電池儲能系統的火災問題。我將用名偵探柯南的放大鏡,整理出造成儲能火災的「五大嫌疑犯」及「頭號要犯」,讓你更系統性地理解電池火災,更棒的是,以後不管是哪種鋰電池爆炸燃燒,你都可以知道其背後的原因,甚至遇到時也知道應該如何處理。
儲能火災的嫌疑犯一:電池老化與熱失控
鋰電池是一種以鋰離子為媒介來儲存能量的化學電池,鋰離子就像游泳選手一樣,不斷在正、負極間來回游動,當鋰離子游到負極,就是充電;當鋰離子游到正極,就是放電。而讓鋰離子游動的游泳池的水,就是電解液。實務上,為了避免正、負極直接接觸導致短路而燒起來,中間會插入一層高分子做成的隔離膜用以分隔正、負極。
雖然有這層隔離膜,但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可能因為各種管理問題造成過度充電、過度放電、溫度過高等狀況,這時電池就可能因為鋰金屬沉積、刺穿隔離膜造成內部短路風險,此風險輕微是造成電池加速老化,嚴重則有可能使電池熱失控,當熱失控溫度無法控制,就會燃燒起來造成火災。
你可能聽說過當電池火災時,無法用任何東西滅火,只能在旁邊默默等它燒完,為什麼?這是因為電解液是一種有機溶劑,多多少少伴隨著有機氣體,這些氣體都是可燃的,而空氣中也都是甲皖、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可燃氣體,因此當電池燃燒起來造成火災,消防人員一打開電池櫃,正好替這些有機氣體從空氣中補給滿滿的原料,就有可能會噴出可燃高溫氣體及火焰,進而影響周圍電池溫度,造成連鎖爆炸現象,消防人員這時進去等於是送命了!
如果電池芯製程有瑕疵,這個問題會更被放大,因此,有機氣體、可燃氣體的偵測在近年漸漸成為標配,早期偵測並預警,避免後期熱失控產生有毒氣體與可燃氣體成分,導致滅火的困難度提高。
儲能火災的嫌疑犯二:電池管理系統沒預警
聽完你可能會覺得電池芯很可怕,但其實很少火災是因為電池芯的單一問題,儲能系統是一個複雜系統,造成火災自然也有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合的複雜原因。
因為可能的起火點太多,儲能系統採用分層架構式管理機制,試圖讓它成為可控制的風險,我們之前文章曾經給儲能系統開箱,要理解電池火災的原因,我們必須再次請出這張圖:
(圖一)儲能系統
資料來源:盛齊綠能
模組廠在製作模組時,會建立第一層小型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Unit, BMU),它必須一直蒐集電池模組的電壓、電流、容量、溫度等資訊,來評估電池現在的健康程度,並將消防防護機制也設計在內,以防止電池芯之間的延燒。第二層就是電池管理系統BMS,判斷現有電池容量還可以使用多長時間,若使用過量會影響其他電池模組正常運作,這時BMS會啟動保護機制,停止供電或充電,來保護整個電池機櫃的安全。
到這裡你已經看出這是很被動的做法,有些電池火災事故報告中發現,起火原因是BMS出狀況,事故發生前的初期徵兆常常無法被偵測到,等到BMS說有問題才處理已經太晚了。
現在的趨勢是化被動為主動,透過演算機制,分析充放電的容量斜率變化,以達到預判電池老化及危險程度,並做出適當的保護機制,來維持電池壽命及安全。
另外,中國大陸與韓國皆有多起儲能系統在充飽電等待中發生事故,因此,縮小電池電量使用範圍,例如充電不超過90%與放電不低於10%,在電量中間區段充放電,內阻值較小、發熱量較低,也可以控制風險。
休息一下,喝口水,下一篇,我們繼續來偵查其他三位儲能火災的「嫌疑犯」,以及公布另一位「頭號要犯」!
(封面來源:한국경제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