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偏!這些年品牌商的100%再生材料新政走火入魔

別走偏!這些年品牌商的100%再生材料新政走火入魔


  最近常聽到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在鳥鴉的世界裡,天鵝也有罪」,當我們談品牌商三大新政時,究竟什麼是烏鴉、什麼是天鵝,也是蠻耐人尋味的,除了閉環回收之外,另一個走火入魔的坑就是換再生材料。

品牌商個個都失心瘋似的把再生料比例目標拉得恨天高,但是並非所有塑膠都能一聲令下,完全循物理回收模式歸隊報到

  品牌商多認為只要是塑膠,都是石油煉出來的,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個個都失心瘋似的把再生料比例目標拉得恨天高、弄得怨海深,還要依循古法用時間框限來釀製。但是塑膠材料的特性分類卻殘酷地傷了品牌商的環保玻璃心。其實塑膠按一般化學結構特性粗略概分為熱塑及熱固兩大類,並非所有塑膠都能一聲令下,完全循物理回收模式歸隊報到(註一):

  • 熱塑型(Thermoplastic):多以線狀分子為基礎集合體,塑料的固化後能通過加熱重新溶化再塑,固化過程是可逆的,意味著可以重塑和回收,例如PE, PP, PET, ABS, PVC, PC, PA, PS, TPU等,但物理回收後原始添加的功能性改質劑、填充料(有機纖維/無機礦纖、色粉等)依舊持續存在著干擾回收再製的變數。
  • 熱固型(Thermoset Plastics):以架橋反應所形成的網狀結構,塑料固化過程中形成交聯結構,無法再被熔化和重塑,過程不可逆,如推及回收框架,即是孫中山先生所言「非常之建設始於非常之破壞」—化學解聚之方,例如聚氨酯PU重新分離多元醇及異氰酸酯、熱塑型合膠(PC/ABS…Alloy)解聚等,惟只聞可行性的樓梯響,卻難見成熟技術與收成良率的故人來

  以上只是考慮到本身塑料結構分類,要有效區別這些不同成分的塑料已非易事,又要分選出來再利用更增加意願與投資效益的難度,倘若環保回收業者「好鼻師」聞不到香飄十里的經濟獲利盤飧,又怎麼願扮巧婦做羹湯。在山不轉人自轉的心態下,「廢轉能」SRF(Solid Recovered Fuel)救世理念赫然濃妝豔抹華麗登場,將廢棄物轉製為分類出可燃燒的紙、塑膠或纖維等加以均質化、形成單一性質的燃料配合專用的鍋爐或水泥窯使用,以燃燒發電處理使「垃圾變黃金」。雖然這種作法牴觸了品牌商的完美劇本,但跟任意棄置造成污染、占空間堆置等方式相較,可以算是過渡階段務實處理的方法。

複合材料的叛逆內涵,更深層挑戰品牌商100%回收材料理想

  基於上列所表述的塑料型態,當塑料羽化成型為複合材料時,兩種叛逆本質也讓品牌商陷入相愛相殺的糾結。

  1. 我們常說的塑材合金(alloy),如PC/ABS、PC/PET、PA/PP、PPO/PS等,基本上只要合金的兩個塑材都是熱塑型材料,這是產業材料應用上的通則,各取其單一材料的優點與特性,複合成更具優異性質及應用範疇更多元的組合產品,雖然可以被物理回收,但因為是兩種塑料合膠,對於回收效益及再應用相對窄化,其實嚴謹來說是塑料交叉污染的特例,在循環機制上除需要在回收時分選清楚外,只能低規回摻處理。
  2. 第二個是選用除了塑膠基材的主料之外又佐以其他功能性輔料搭配,在改質主廚精緻的廚藝下,雖深獲產業饕客的青睞,卻也埋下血統不正、認祖卻歸不了宗的尷尬情境。例如品客洋芋片罐子又有塑膠,又有紙容器,又有一片看起來像鋁的底座,產品結構與配方設計的複雜化都再再挑戰回收祖譜的溯源計畫。

  因此,整體產品的設計各部件最好是能降低不同材料的選用,單一材料的選用在回收環節不只減少分類工序(mono-materials),更有助於改善部分相應的回收成本及回收量。綜而言之,在產品源頭管理的基礎上,產品設計階段應考慮產品生命週期結束被回收時,如何能幫助在回收環節中拆解容易、材料越單一,配合易識別的回收視覺辨識設計等,這些都會影響回收的難易程度與執行成效。

不需要追求100%塑膠回收,盡力使用再生材料或是換成非石油來源的材料如生質材料,避免走火入魔 

  品牌商花大把的時間規劃ESG藍圖裡的綠色供應鏈,企望把產品全部替換成再生材料,架(假)設原生料或原產品、半成品的100%回收再應用高標準的神替代目標,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殊不知還沒閉環就先自鎖。

  就熱塑性塑材多為單體所組成的高分子聚合體,透過各項加工工藝(如加熱、混煉、押射)及環境老化和回收再製等因素,都直間接造成分子結構不同程度的破壞、斷鏈及裂解,致使相較於原生料各項機械物性明顯削弱,且隨著回收及加工次數的增加,即使在比例性取代的使用原則上也會未如預期。依我過去的經驗,當塑材進到第三次的回收再製階段,已無法再進入逆循環機制,需考量降規使用或必須進入更深一層次的化學解聚或焚化,但涉及的都是更高的開發及環保成本。

  之前文章我們討論過,塑膠最關鍵的問題是塑膠微粒已經進入全球生態系與我們的食物鏈中。所以如何有效防治塑膠微粒的產生與污染,就環保及健康而言,絕對是關鍵議題。另一個則是在碳中和的時代趨勢下,使用塑膠回收材,會帶來低碳的額外效益,因為你的回收材的碳排放,其原物料階段的碳排放,已經算在新料的身上,而不會算在你的身上,依據國際認可的碳排計算模型公式,回收再製的產品相較於原生產品能實現超過一半以上的減碳效益(註二)。更積極一點,若能把原物料換成非石油來源的材料如生質材料,也同樣能把原物料階段的碳排放降到最低,這兩種策略都是相輔不悖的轉骨藥帖。

  當塑膠的使用架構在環保議題上被鋪天蓋地的定義解釋之際,其實我們不禁要提醒大眾主要原罪在於使用習慣及處理態度。材料本身無罪,如何正本清源釐清材料開發初衷及應用本質,客觀引用科學實證數據,進而制訂出與時俱進的合理材料應用環保政策,並且在經濟與環保一體兩面的權衡上,如何兩害相權取其輕,才是目前產、官、學、環團及你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註一)《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三分鐘帶你看懂世界有哪幾種塑膠再利用技術》
(註二)https://plasticseurope.org/sustainability/circularity/life-cycle-thinking/eco-profiles-set/

(封面來源:www.icl-group.com)

知識服務

青年團小聚No.191 問答小聚又來啦!碳的疑難雜症一次解決
2024-10-07 去年收到許多碳焦慮的留言回覆,希望來找綠學院要解方,過年前緊急加開一場交流小聚來緩解大家的焦慮,到了今年下半年度,也陸陸續續收到來自各界的詢問:
電力交易E-dReg投報財務模型
2024-08-14 單純計算股票、期貨等投資報酬率很簡單,市場有各種工具,但是電力交易遊戲規則要花時間搞懂,還沒有決定是否要投資,花這麼多時間有價值嗎;如果找公司的財務人員評估,他算出來的你敢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