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M2.5?懸浮微粒會讓人過敏、肺病甚至癌症?

  在臺灣,「台中人不是人?」時不時會成為吵架的台詞,因為臺中擁有世界排名第一的燃煤發電廠,大家被迫「用肺發電」。在大陸,前央視主播柴靜也關注空氣污染議題,其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網路上播出後,立即獲得幾億的點擊和巨大的關注。空氣污染和碳排放有連動關係,很自然地在論述的過程中引起反對派的不滿。其中一個最有名的反對派就是中國科學院的丁仲禮院士,他在一次訪談中和柴靜幾乎吵了起來,把減排上升到「中國人是不是人?」層級,討好了所有愛國的網民。

  其實我們都忘記了一個大自然的底層邏輯,只有人類在意公平,地球對公平毫不在意。對地球來說,空氣污染和PM2.5多和少,對它並沒有產生什麼困擾,困擾的只有我們自己的健康;溫室氣體排放多和少,就算升溫六度對地球也沒有產生什麼困擾,至於人類活不活得下去那是你家的事。

PM2.5是什麼?有那麼嚴重嗎?

  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後,因為燃燒製造了大量的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大小與灰塵相當的粒狀物就被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依照顆粒直徑大小分為很多種,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是PM2.5。

  PM2.5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因此可以抵達肺部氣泡,使其所攜帶的有毒物質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過敏、肺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也是為什麼大家這麼害怕的原因。

PM2.5從哪裡來的?

  以下我們用一個簡單的表整理出PM2.5的來源及兩種性質。

依來源區分 自然界產出 火山爆發、地殼岩石、海鹽飛沫等
人類行為產出 化石燃料及工業排放、車輛廢氣、農業施肥、農地燃燒、建築行為、抽菸、炒菜油煙等
依性質區分 原生性 PM2.5 因上面的自然作用或人類行為所產生飄散到大氣中未經化學反應的微粒
衍生性 PM2.5 原生性PM2.5排放到大氣中,經過太陽光照或其他化學反應,在大氣中還會生成新的PM2.5,就稱為衍生性PM2.5

(表一)PM2.5產生的原因
資料來源:環保署
 

· PM2.5來源一:室外

  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最常見的PM2.5來源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廠、工廠、汽機車與露天燃燒。在人口密集的地區,衍生性PM2.5通常會更高,所以PM2.5幾乎等於整體空氣污染的代名詞,整治困難度居於各種空氣污染之首



(圖一)PM2.5的來源
資料來源:環保署

  戶外的大氣污染整治,有賴企業配合政府的各項管制措施,主動減少排放,但你我也不是完全沒有責任。參加反空污大遊行,說空氣污染都是火力發電廠造成的,再來就怪「萬惡」的企業和大財團、怪政府,發現邏輯不通之後,就怪說是老共的陰謀。奇怪了,電廠發的電也是你在用,二行程機車(註一)、汽車也都是你在開,你也需要一份「萬惡」的企業和大財團的工作,空污都沒有你我的責任嗎。

  減少空污,人人有責,最終「用肺發電」的代價,也是你在付而已啊!

同場加映:立刻看看現在的PM2.5空氣品質指標


· PM2.5來源二:室內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以為既然室外那麼髒,趕快關上窗戶不就好了嗎,殊不知室內PM2.5的濃度通常更高!

  你一定覺得很奇怪,我家PM2.5從哪來?其實煮飯時逸散的油煙、二手菸、祭拜的燒香屬於PM2.5,混雜在其他污染裡(一氧化碳、油漆或裝潢夾板塗料裡的有機揮發物,例如甲醛、甲苯,以及殺蟲劑、清潔劑、化學芳香劑等)。


PM2.5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2013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空氣污染物列為一類致癌物。高濃度的PM2.5除了會傷害呼吸道,引發過敏、氣喘反應,還可能導致皮膚乾燥、眼睛粘膜搔癢發炎、發癢、頭痛、噁心、嗜睡、無法專注等症狀。當我們在密閉不通風的空間待久,就可能出現病態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這時要趕快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提高換氣率讓PM2.5的濃度下降,如果真的很不舒服,最好離開建築物到公園呼吸新鮮空氣,一段時間後就能緩解。

同場加映:《當新冠肺炎和PM2.5遇上空氣清淨機,會乖乖束手就擒嗎?
 

你願意為改善PM2.5付出多少代價?

  2014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空氣汙染是人類健康最大的環境威脅之一,每年造成700萬人提早死亡」,2021年9月進一步加嚴空氣品質指南,將PM2.5的濃度改善最終目標定為每日15μg/m3,年度平均最終目標為5μg/m3


(圖二)2020年臺灣PM2.5年平均濃度為15μg /m3,符合我國標準,但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資料來源:IQAir

 以臺灣便宜的油價、電價,及「避免太大衝擊」的污染管制,當然別想馬上空氣「明天會更好」。我也希望加油付電費時帳單便宜一點,但如果得用親朋好友的肺癌、心臟病、中風的醫療帳單來換,那怎麼想都不划算呀!更何況臺灣地小人稠,同樣量的污染放出來,不用算都知道,造成的污染濃度及健康傷害,都會比其他國家嚴重。

  整治境內PM2.5就已經夠難了,更別說在秋冬之際會不時拜訪臺灣的大陸霾害,屢屢讓全台的空污指標紅爆紫爆。所以要減少PM2.5的污染,你我都要改變消費行為,政府原有的空氣污染防治措施,幾乎都要加強加倍,還得再引入創新技術,才能約略看到成效。因為乾淨的能源、乾淨的空氣從來都不是便宜的事啊!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PM2.5。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邀請你註冊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

(註一)二行程引擎將燃燒過程中的四個運動濃縮在兩次行程中完成,與四行程引擎相比,燃料燃燒較不完全,容易產生較多廢氣

Further Readings

Organize the whole series of column articles related to this term in chronological order for you, and ensure that your skills will be improved immediately
Related Article

PM2.5會影響幸福感,造成的影響相當於離婚痛苦的10%?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昨日的新發明中,不會有今日新發明的線索。

Related Article

為何PM2.5越來越嚴重?空氣品質專家警告,這是臺灣人自己摧殘生活環境的結果

【Green Mentor's Fireside Chat】在有了美日的先例,我國環保署也啟動PM2.5國家空氣品質標準的研究,可惜P...

Related Article

當新冠肺炎和PM2.5遇上空氣清淨機,會乖乖束手就擒嗎?

於是過年期間綠學院的人打電話問我,在新聞中看到許多人對疫區除了捐口罩之外,還捐空氣清淨機,空氣清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