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三分鐘帶你看懂世界有哪幾種塑膠再利用技術

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三分鐘帶你看懂世界有哪幾種塑膠再利用技術


  去年《面對塑膠循環經濟,我們的技術壁壘準備好了嗎?》專欄文章點出國內塑膠加工業的技術強項,就是改質或混摻等方法製成再生塑膠粒,這是臺灣之光,也是現階段塑膠循環經濟中,最可行的塑膠再利用方法。文章一出,人氣很旺,立刻排進2018年綠學院專欄前十名。

  有人讚賞,自然有人質疑,綠色創業家社群的會員問我,既然談了現在式,那未來式會如何?因為隨著循環經濟越來越重要,總有一天,這種成熟的塑膠再利用市場會變成一片紅海,那我們是否有機會紅海形成之前,用探險的精神去開發新的藍海市場?

  現在已經進入科技軍備競賽的時代了,為了要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用「競爭」的角度來討論,也就是除了我國擅長的「機械回收」之外,世界上有沒有其他足以與之競爭的塑膠再利用技術?有沒有黑科技會把整個遊戲規則翻轉過來?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5種塑膠再利用技術,短期落地應用場景最完整的仍是「機械回收」,但中長期最有潛力的是化學回收法「生產單體或原料」

  一般說來,塑膠再利用技術至少有下列五種,你可以搭配後面的表格比較其強項:

塑膠再利用技術一:機械回收

  這是將單一塑膠種類挑選出來及製成再生塑膠粒的技術,也就是我們之前文章中討論的主角。此法已廣泛應用,並生產多種塑膠製品例如世足賽球衣,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再生塑膠粒的品質,通常會略微劣化,無法跟原塑膠粒相當,所以才需要藉由改質或混摻其他塑膠等方式,去提升塑膠粒的加工性質,否則通常無法再用於原有的用途。

塑膠再利用技術二:燃燒發電

  雖然你以為所有塑膠製品丟進回收桶就代表有回收,但現況是除了少數大宗塑膠外(如寶特瓶PET),其餘塑膠因為種類雜、量少,要分選出來再利用,其實達不到可以獲利的經濟規模,所以多半直接以燃燒發電處理(註一)。雖然這種作法你會覺得那我何必做回收呢,但跟任意棄置造成污染、占空間堆置等方式相較,可以算是尚未有更好做法前,過渡階段一種務實處理混雜塑膠的方法。

塑膠再利用技術三:生產液態燃料

  比較常見的技術是使用熱裂解(pyrolysis)技術,也就是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下,讓塑膠在攝氏350-900度的高溫下分解為烷烴、烯烴、芳香環等碳氫化合物的燃油。熱裂解已是成熟的技術,不過這技術的問題是熱裂解的反應溫度相當高,需要投入較多的能源,而且隨著處理的塑膠種類與組成不同,產生的燃油組成也會相對較為複雜,所以確保進料時塑膠組成的一致、單純,是產業應用的關鍵,同時產出的燃油能夠有適合的通路可使用,且符合相關的油品規範,生產成本也要能與目前便宜的化石燃油競爭,是這個技術實際應用時需要考量的問題。

塑膠再利用技術四:生產單體或原料

  這類技術常被稱為化學法回收技術,可使用的方法族繁不及備載,但大多是利用化工製程中的觸媒與溶劑,或是以酵素或微生物進行轉換反應的生化製程,將原本是高分子結構的塑膠,分解為塑膠單體,再以這些塑膠單體為再生原料,重新合成塑膠使用,例如聚乙烯分解後的單體是乙烯、聚乳酸分解後是乳酸、寶特瓶可分解為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等兩種單體之類,這些單體即可以重新當成原料,再個別合成聚乙烯、聚乳酸、寶特瓶等塑膠,或者也可以改轉換為其他塑膠材料。由於這類技術可以替代以石油或生質物為原料來生產塑膠,且重新合成的再生塑膠品質,會與最初新生產的塑膠相同,所以發展潛力十分被看好,目前國外已有許多公司積極投入,不過這類技術的成熟度還不夠,生產成本偏高,距離商轉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塑膠再利用技術五:轉換成有機碳回收

  此技術的特別之處是只適用於生物可分解塑膠,回收的石化塑膠並無法使用,因為有機碳回收技術是將生物可分解塑膠當作如廚餘、養豬廢水一般的有機廢棄物,可直接用堆肥技術生產肥料(或生產沼氣),再將肥料用於生質原料的栽種,故歐盟為此制定了歐盟堆肥標準EN13432作為規範依據,因此近年來也被認為是成熟可行的技術,只是由於生物可分解塑膠轉換為沼氣或肥料時,需要有特定的操作環境,例如攝氏50-60度的高溫,一般家戶無法自行處理,故現階段還需要另行建置工廠集中處理。基本上,有機碳回收方法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特別有使用誘因,例如用生物可分解塑膠一次性餐具盛裝食物或生物可分解塑膠袋裝家戶廚餘時,在回收食物殘渣及廚餘時,就可不必再分離、清洗塑膠餐具或塑膠袋,可以直接一併用於生產沼氣或堆肥肥料,但這需要有合理的回收機制搭配,方能發展為一新興市場。


(表一)塑膠再利用技術比較表。■高;?中等;☐低
* 因應不同塑膠種類,設備設計及操作需有所調整,故基於各家廠商經驗之差異,技術成熟度介於中等至高之間
資料來源:郭家倫

  由上面可知,短期落地應用場景最完整的仍是「機械回收」,但中長期最有潛力的是化學回收法「生產單體或原料」,兩者將有機會串起塑膠循環經濟中最重要的途徑。另外,科技必須和市場搭配才有爆發的可能,所以我們還要注意下面幾點隱藏版的觀點,

1. 塑膠再利用技術只是建構循環經濟迴圈的一個環節,若沒有辦法使產品、生產製程導向綠色設計,以及使用端的消費及商業模式相互搭配,那即使塑膠再利用技術再有潛力,也無法落地應用,沒有人能賺到錢。
2. 塑膠回收及再利用過程中,若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與資源,甚至高於塑膠本身可轉換出的能源,這個技術就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方向。
3. 即使塑膠再利用技術再好,若塑膠再生及生產的速率小於塑膠消耗的速率,還是無法建構真正的循環經濟。

(圖一)塑膠循環經濟路徑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Plastics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54th GEF Council Meeting,  2018

  循環經濟的第一批商機落點當然是塑膠再利用,這陣子許多國外客戶下給國內綠色企業的回收材料訂單成長好幾倍,我認為政府顯然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這個趨勢正在重組塑膠產業的價值鏈及板塊,我國傳統材料回收業想靠著過去低門檻的貿易加工經營模式持續吃到訂單,恐怕太天真,歡迎你參加綠色創業家社群今年(2019)七月的小聚,我們希望找出有意識到這個風險的企業,共同組成戰鬥部隊,選擇能與既有產業、設施或規範相容的技術打團體戰,才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除了這個方向之外,我們認為國內石化大廠例如台塑、長春等,都可考量投入研發能量在回收塑膠轉換為再生原料的方向,一來是可藉由延長塑膠的生命週期,將目前石化塑膠產業的線性經濟,鍵結至循環經濟,取得自己轉型後的競爭優勢,再者是石化業與塑膠加工業本來在國內就已有深厚的產業實力,兩者的整合將有機會把餅做大,創造怪物級的組合,開創出新的藍海商機。

(註一)更多分析請見《我們每天做回收都是做假的!?你我都掉進「臺灣之光」陷阱》《我們每天做回收都是做白工!?你我都掉進「臺灣之光」陷阱》

知識服務

No.185~189 【10席限定】ISO 50001能源管理主導稽核員證照班 證照班
120
原力點數
No.185~189 【10席限定】ISO 50001能源管理主導稽核員證照班
2024-08-05 這次要開的證照班為ISO 50001:2018 能源管理系統—主導稽核員lead auditor CQI & IRCA 國際登錄課程,完成本課程的學員將取得CQI&IRCA認可的主導稽核員課程證書,機會非常難得且只有10位名額。
【行內人心底話】中小企業適用的綠電採購及碳管理策略
2024-04-30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沒辦法像大企業一樣有獨立的永續部,綠電怎麼搶也搶不贏大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如何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