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67產品碳足跡在幹嘛?

  最近很多人報名ISO 14067產品碳足跡培訓課程,但我相信你上完課還是不太懂吧!?因為條文真的是太學術了!究竟產品碳足跡是什麼?似乎還有不同的產品碳足跡的認定?接下來的兩分鐘我們將提供最正確的產品碳足跡認知框架,在你急著找顧問幫你盤查產品碳足跡之前,你需要這篇文章給你知識灌頂後再上路!

為什麼公司要做產品碳足跡?

  公司每天都這麼忙,不會閒閒沒事主動去計算其產品產生的碳排放,既然現在市場這麼熱,代表公司一定有需求,我們整理出主要有三種需求:

· 需求一:回應外部要求或壓力

  例如品牌商要你做特定產品的產品碳足跡,做出來之後他才有係數可用於品牌產品的產品碳足跡計算;或是你預期未來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會影響公司業務,於是趕緊開始研究並準備行動。

· 需求二:申請碳標籤

  各國政府都希望你替公司產品申請碳標籤,用本國的產品碳排放係數,臺灣也不例外,這樣大家一起使用產品碳標籤標示出排碳量,才會有意義。

· 需求三:超前部署

  許多公司發現雖然這波國際要求沒有影響到它,但未來公司總是必須往低碳轉型,與其等到發生的時候再急猴猴找資源,不如現在就開始慢慢準備。

產品碳足跡是什麼?產品從出生到死亡的碳排放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一個產品或服務其生命週期從原物料開採、製造、包裝、運輸到廢棄處理或回收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就是產品碳足跡。ISO推出的國際規範ISO 14067就是一套量化產品碳足跡的方法學。它提供了詳細的框架和規則,幫助企業計算和報告產品的碳足跡。這個標準強調了產品類別規則,即在碳足跡計算過程中,應根據產品所屬的類別和特定的參考文件,確定哪些排放應該納入計算。

產品碳足跡和組織碳盤查有什麼不同?

  你可能覺得奇怪,公司做完碳盤查不就結案了嗎,為什麼還需要做產品碳足跡?因為這兩者處理的範疇不同。我們用一個大家最容易搞混的例子來說明。在《揭開能源「大黑箱」:台電如何計算一度電產生多少二氧化碳?》中我們說電力排碳係數只考慮組織碳盤查中的類別1和2,盤點電力生產過程所使用的燃料,根據發電營運過程所消耗掉的燃料物料量來推算溫室氣體排放量,這裡用的就是ISO 14064組織碳盤查的數字。

  計算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時,我們使用的電力係數則是全產品生命週期的電力碳足跡,其計算必須涵蓋燃料開採、運輸、發電過程排放、電力傳送損失、甚至發電後廢棄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等等,作為產品碳足跡的計算之用。說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可不簡單,若要完成完整的電力碳足跡分析計算,每個階段都有許多項目需要詳細評估才能取得排放數據,包括燃料在產地開採、煉製所造成的碳排放量能不能蒐集到?燃料運輸路線與載具型態等資訊能不能完整蒐集?發電設備的製造、安裝會產生多少碳排放?發電後的廢棄物處理方式以及處理過程衍生的碳排放能不能正確掌握?難度真的要比只是計算發電過程的電力排碳係數要困難得多。

  正因為複雜,所以你才會覺得ISO 14067條文太學術,因為很多產品或服務都需要蒐集更多資料佐證哪些排放應該納入計算,過程令人感到相當痛苦,而且還不僅如此,每個國家的認定方式也都不太一樣!

ISO的產品碳足跡和環保署的產品碳標籤有什麼不同?

  正因為有許多討論的空間,為了宣導和市場教育等各種理由,就會產生不同的產品碳足跡的認定方式。國際公認的是ISO,各國政府就會把ISO和自己的碳足跡計算方式結合,成為自己的產品碳標籤。各國產品碳標籤的成立用意多為了宣導和市場教育,所以各國政府都希望你用本國的產品碳排放係數,臺灣也不例外,這樣大家一起使用產品碳標籤標示出排碳量,才會有意義。

  舉一個認定方式不同的例子,例如環保署的產品碳標籤明確表示邊界中的排放量來自於一級活動數據(量測)所計算而得的排放量比例應達10%以上,這部分ISO 14067的規範則無此限制。

掌握最終成果:碳足跡研究報告

  ISO 14067是一個框架,幫助你釐清產品碳排放要考量哪些面向,最後綜合成為碳足跡研究報告,ISO 14067之7.3說明,碳足跡研究報告之必要資訊包含:

  • 功能單位或宣告單位及參考流
  • 系統邊界 
  • 重要單元流程清單 
  • 數據蒐集資訊,包含數據來源 
  • 被納入考量的溫室氣體種類
  • 選擇的特徵化因子(GWP/GTP) 
  • 截斷準則及截斷項目
  • 分配原則 
  • 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移除量時間影響描述 
  • 數據描述,包含與決策考量有關之數據及數據品質評估結果
  • 敏感度分析與不確定性分析結果
  • 電力描述,包含電網排放因子計算資訊
  • 生命週期闡釋,包含結論與限制
  • 範圍或修改的範圍
  • 使用階段與最終處理階段情境的描述
  • 其他可選擇使用階段與最終處理情境,對於整體結果影響的程度
  • 數據蒐集期間
  • 選用的產品類別規則及其補充要求
  • 績效追蹤描述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碳足跡。邀請你註冊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

Further Readings

Organize the whole series of column articles related to this term in chronological order for you, and ensure that your skills will be improved immediately
Related Article

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拿得到綠電憑證,為什麼還是有人說不環保?

而當我們評估電力產品生命週期時,必須考慮燃料開採、運輸、發電過程排放、電力傳送損失、甚至發電後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