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好跟此名詞有關的全系列專欄文章,保證立刻提升功力
海綿城市(Sponge City)如「海綿」二字的形象,是為可以吸水、保水、儲水、過濾水的城市,把都市變成海綿,水一來就立刻現地消減(on-site abatement),像是被海綿吸收一樣,把雨水管理好,就可以減緩城市型水患及降低水質惡化。如此,還能以「儲水」取代「排水」,一方面可儲存水資源,另一方面可減低水患的威脅,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台北市許多地名都跟「水」有關係,汐止、內湖、蘆洲,當你看到家裡門牌有「水」字邊時,下大雨時可要多小心啦!
德國為首先推行「雨水費」制度的國家,他們規定,無論是私人房屋還是工廠企業,若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則必須按房屋的不透水面積收費。 要推動海綿城市,需要有獎勵和懲罰的機制設計,懲罰(棍子)有二:排放許可證制度、徵收雨水費..
海綿城市有太多工具,每個工具都有太多功能,雖是優點,然而卻也成為發展的困境,而我國在海綿城市技術上歷時較短,理念與內容仍在不斷地發展與創新中,為了提升我國海綿城市發展競爭力,可由國外發展經驗及動態取得參考,由國外發展經驗與技術發現,治水不缺工具,缺的是如何用全局思維判斷要用哪些工具,而不只是只想著把水抽掉。
每個夏季汛期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無不戰戰兢兢地確認每一個水門、抽水站是否能正常運作,我們跟水的關係其實就是「與惡的距離」。但我們其實可以有新的可能性解方,就是「海綿城市」的六大具體策略:滲、滯、蓄、淨、用、排。
2001年的納莉颱風,大台北都會地區因為大雨造成河道溢堤,「外水」入侵都市造成嚴重水患,整條捷運被當成水庫,停駛超過一個月,痛定思痛,2005年員山子分洪道完工,從此台北再也沒有出現因為河道溢堤而淹水的問題,然而,為何淹水事件仍頻繁出現?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