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3个门道,破解晶圆厂污泥、炉渣屋背后暗藏的逻辑

看懂这3个门道,破解晶圆厂污泥、炉渣屋背后暗藏的逻辑


  我们的营建业循环经济系列文章上架之后,议题在环境运动界、绿色产业界炸锅,很多人说我们用循环经济替水泥业「洗白」、「漂绿」,说挖山就是不对,水泥只要改成进口,就不需要挖山了嘛,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这些大财团不懂吗?

  水泥确实可以进口,现在也有一部分进口。但是,经历新冠肺炎病毒一役,你学习到很多东西不能仰赖进口,想像若是我们没有塑胶制品制造能力,口罩改成进口,关键时刻买不到口罩其他国家会理你吗!

  我相信会看绿学院专栏文章的你,绝对不会只停留在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逻辑里,你已经嗅出这其中循环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潜能。欢迎你提出对产业发展有帮助的建设性问题,我会挑选出一些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和你一起厘清误解、找出关键问题,为你建构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我们之前的文章谈水泥,今天我们来谈混凝土及混凝土产业的循环经济。

当代人类使用最多的东西,第一名是水,第二名就是混凝土

  把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就成为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量之大,其重要性等于国家战略物资。

  在没有精确称重和搅拌设备的年代,水/水泥/砂石三者以1/2/4或1/3/6的比例,在工地现场用平锹人工进行拌和,后来科技进步,现在的预拌混凝土厂使用电脑精确计量配方,使用机器搅拌,再装到田螺状会转动的预拌混凝土车里,运送到工地使用。混凝土保鲜期最多就半天,半天后就不能用了,这就是为什么混凝土厂必须设置在都市附近,不能离基地太远,也不可能从国外进口的原因。

混凝土比水泥更早就开始实践循环经济,早在循环经济这个词出现之前,中联资源公司就是全国第一间循环经济新创公司

  我们在《循环经济这个新老板,会让水泥业由黑翻红吗?》文章中说,高炉石再制成为炉石粉,可以加到混凝土中,替代部分的水泥,在资源的层次上实践循环经济。而且靠著循环经济的供应链,高炉石已经可以卖得好价钱。

  看完上面这段你只花了十秒钟,但从概念到落地应用,可是许多人人生的黄金十年。民国六十年代,中钢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高炉石往海里丢,当地渔民担心这是有毒废弃物,封港并围厂抗争,双方陷入僵局。那时刚从国外留学回国的陈振川教授,从国外经验找到一个可能的解法。他像苦行僧般投入多年研究,证明高炉石再制成为炉石粉,可以加到混凝土中,替代部分的水泥,不仅使用无害,还可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最重要的是,因为可以少用一点水泥,就减少混凝土业者的成本,还可以节能减碳,少挖一点山。

  听起来非常理想,但是大家不敢用。那时的炉石粉是听都没听过的废弃物,更不用说炉石粉加到混凝土中。你疯了吗,有没有毒啊?水泥用得好好的,突然要换炉石粉,真的安全吗?房子倒下来有问题谁负责?

  但是居民成天围厂不是个办法,于是业界开始组团队,成立中联资源公司,专门提供炉石粉产品及服务,开办各种教育培训课程;政府也修改相关的法规,调整政策,在这几股力量的助攻之下,最终实现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也就是最早的循环供应链。目前台湾每年使用的炉石粉达600万吨,经济产值超过新台币60亿元。

  另外,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煤灰(飞灰),可以加到水泥和混凝土中,光是送至混凝土厂使用的量,每年也达到400万吨,经济产值超过新台币30亿元。

  现在,添加炉石粉和煤灰的混凝土,已经成为高品质混凝土的标配,从台北101大楼到南山大楼,从山边、海边、到你家旁边,混凝土产业不只用掉废弃物,同时也创造了新公司、新商机。

  故事到这里似乎是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你忽然想到,不对,混凝土产业的循环经济并没有做得很好,晶圆厂的废弃物被恶意倾倒(注一),就是混凝土恶搞的,这个产业很没良心。

混凝土和水泥一样,都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废弃物,用异想天开的法规强迫喂食混凝土,美其名循环经济,还让不肖的混凝土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整个业界的形象拖下水

  即使神如水泥窑,也不可能吃下所有的有害废弃物。水泥窑不能烧大量的三号塑胶PVC,因为PVC中含氯,氯离子会留在水泥中,低于一定的量没有什么危害,但太多的话,水泥中的氯会跟房子的钢筋产生作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海砂屋。这就是为什么水泥窑可以协助去化很多废弃物,但对处理家庭垃圾和焚化炉的煤灰或底渣就会想很多,因为家庭垃圾含氯的东西多,而焚化炉主要烧家庭垃圾,其煤灰或底渣的组成就会跟燃煤发电厂的不同,会影响水泥的产品品质。

  同理可证,混凝土一定也要考虑其产品品质,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废弃物。但是政府为了要有漂亮的回收率数字,要有去化的管道,就一股脑儿把一大堆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废弃物硬塞给混凝土厂。

  之前「经济部事业废弃物再利用管理办法」规定,晶圆制程后的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以做为混凝土的替代原料,取代一部分的砂石,混凝土厂再跟晶圆厂收取处理费,这听起来很循环经济,但其中有蹊跷!

  我们刚刚学到,混凝土吃下炉石粉和煤灰,可以取代部分的水泥,但是吃下晶圆厂的污泥,真的可以取代一部分的砂石吗?

  答案是不行。晶圆厂的污泥不比砂石,也没有办法如水泥般产生强度,混凝土根本没办法用。但是混凝土业者反正有处理费可以收,背地里再拿去弃置即可,十几万吨的晶圆厂污泥,在政府统计里为「已回收」的混凝土替代原料,但实际上却是之前文章《失控的引爆点!循环经济最后真正循环的只有新台币》里头说的:循环经济最后真正循环的只有新台币,废弃物这个主角倒是被晾在板凳上,丢到山林里无人闻问。

  等到被爆料之后,政府赶紧修改法规,说晶圆制程后的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不能再做为混凝土的替代原料。

  把废弃物拿去弃置的混凝土业者难辞其咎。政策制定者则必须清楚认知,材料是否真的能够循环,不能凭感觉,必须根据科学,否则晶圆厂的污泥事件、炉渣屋事件,还有更多都会继续发生。

  我们可以如何改变呢?其实,只要回到文章开头那个炉石粉的故事,用专业的工程思维来处理循环供应链的问题,什么东西能用、什么东西现在不能用但以后有机会可以用、什么东西确实不能用,一切都让专业说话。循环经济虽然不简单,但靠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混凝土业的循环经济终将会有个完美的结局。

(注一)《失控的高科技废物,引爆环境危机》,天下杂志,2015

  我們的營建業循環經濟系列文章上架之後,議題在環境運動界、綠色產業界炸鍋,很多人說我們用循環經濟替水泥業「洗白」、「漂綠」,說挖山就是不對,水泥只要改成進口,就不需要挖山了嘛,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們這些大財團不懂嗎?

  水泥確實可以進口,現在也有一部分進口。但是,經歷新冠肺炎病毒一役,你學習到很多東西不能仰賴進口,想像若是我們沒有塑膠製品製造能力,口罩改成進口,關鍵時刻買不到口罩其他國家會理你嗎!

  我相信會看綠學院專欄文章的你,絕對不會只停留在簡單的非黑即白的邏輯裡,你已經嗅出這其中循環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潛能。歡迎你提出對產業發展有幫助的建設性問題,我會挑選出一些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和你一起釐清誤解、找出關鍵問題,為你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

  我們之前的文章談水泥,今天我們來談混凝土及混凝土產業的循環經濟。

當代人類使用最多的東西,第一名是水,第二名就是混凝土

  把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比例混合,充分攪拌,就成為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量之大,其重要性等於國家戰略物資。

  在沒有精確稱重和攪拌設備的年代,水/水泥/砂石三者以1/2/4或1/3/6的比例,在工地現場用平鍬人工進行拌和,後來科技進步,現在的預拌混凝土廠使用電腦精確計量配方,使用機器攪拌,再裝到田螺狀會轉動的預拌混凝土車裡,運送到工地使用。混凝土保鮮期最多就半天,半天後就不能用了,這就是為什麼混凝土廠必須設置在都市附近,不能離基地太遠,也不可能從國外進口的原因。

混凝土比水泥更早就開始實踐循環經濟,早在循環經濟這個詞出現之前,中聯資源公司就是全國第一間循環經濟新創公司

  我們在《循環經濟這個新老闆,會讓水泥業由黑翻紅嗎?》文章中說,高爐石再製成為爐石粉,可以加到混凝土中,替代部分的水泥,在資源的層次上實踐循環經濟。而且靠著循環經濟的供應鏈,高爐石已經可以賣得好價錢。

  看完上面這段你只花了十秒鐘,但從概念到落地應用,可是許多人人生的黃金十年。民國六十年代,中鋼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高爐石往海裡丟,當地漁民擔心這是有毒廢棄物,封港並圍廠抗爭,雙方陷入僵局。那時剛從國外留學回國的陳振川教授,從國外經驗找到一個可能的解法。他像苦行僧般投入多年研究,證明高爐石再製成為爐石粉,可以加到混凝土中,替代部分的水泥,不僅使用無害,還可增加混凝土的強度。最重要的是,因為可以少用一點水泥,就減少混凝土業者的成本,還可以節能減碳,少挖一點山。

  聽起來非常理想,但是大家不敢用。那時的爐石粉是聽都沒聽過的廢棄物,更不用說爐石粉加到混凝土中。你瘋了嗎,有沒有毒啊?水泥用得好好的,突然要換爐石粉,真的安全嗎?房子倒下來有問題誰負責?

  但是居民成天圍廠不是個辦法,於是業界開始組團隊,成立中聯資源公司,專門提供爐石粉產品及服務,開辦各種教育培訓課程;政府也修改相關的法規,調整政策,在這幾股力量的助攻之下,最終實現了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產業鏈,也就是最早的循環供應鏈。目前臺灣每年使用的爐石粉達600萬噸,經濟產值超過新台幣60億元。

  另外,燃煤發電廠產生的煤灰(飛灰),可以加到水泥和混凝土中,光是送至混凝土廠使用的量,每年也達到400萬噸,經濟產值超過新台幣30億元。

  現在,添加爐石粉和煤灰的混凝土,已經成為高品質混凝土的標配,從台北101大樓到南山大樓,從山邊、海邊、到你家旁邊,混凝土產業不只用掉廢棄物,同時也創造了新公司、新商機。

  故事到這裡似乎是個完美的結局。但是你忽然想到,不對,混凝土產業的循環經濟並沒有做得很好,晶圓廠的廢棄物被惡意傾倒(註一),就是混凝土惡搞的,這個產業很沒良心。

混凝土和水泥一樣,都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廢棄物,用異想天開的法規強迫餵食混凝土,美其名循環經濟,還讓不肖的混凝土業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把整個業界的形象拖下水

  即使神如水泥窯,也不可能吃下所有的有害廢棄物。水泥窯不能燒大量的三號塑膠PVC,因為PVC中含氯,氯離子會留在水泥中,低於一定的量沒有什麼危害,但太多的話,水泥中的氯會跟房子的鋼筋產生作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海砂屋。這就是為什麼水泥窯可以協助去化很多廢棄物,但對處理家庭垃圾和焚化爐的煤灰或底渣就會想很多,因為家庭垃圾含氯的東西多,而焚化爐主要燒家庭垃圾,其煤灰或底渣的組成就會跟燃煤發電廠的不同,會影響水泥的產品品質。

  同理可證,混凝土一定也要考慮其產品品質,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廢棄物。但是政府為了要有漂亮的回收率數字,要有去化的管道,就一股腦兒把一大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廢棄物硬塞給混凝土廠。

  之前「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規定,晶圓製程後的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可以做為混凝土的替代原料,取代一部分的砂石,混凝土廠再跟晶圓廠收取處理費,這聽起來很循環經濟,但其中有蹊蹺!

  我們剛剛學到,混凝土吃下爐石粉和煤灰,可以取代部分的水泥,但是吃下晶圓廠的污泥,真的可以取代一部分的砂石嗎?

  答案是不行。晶圓廠的污泥不比砂石,也沒有辦法如水泥般產生強度,混凝土根本沒辦法用。但是混凝土業者反正有處理費可以收,背地裡再拿去棄置即可,十幾萬噸的晶圓廠污泥,在政府統計裡為「已回收」的混凝土替代原料,但實際上卻是之前文章《失控的引爆點!循環經濟最後真正循環的只有新台幣》裡頭說的:循環經濟最後真正循環的只有新台幣,廢棄物這個主角倒是被晾在板凳上,丟到山林裡無人聞問。

  等到被爆料之後,政府趕緊修改法規,說晶圓製程後的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不能再做為混凝土的替代原料。

  把廢棄物拿去棄置的混凝土業者難辭其咎。政策制定者則必須清楚認知,材料是否真的能夠循環,不能憑感覺,必須根據科學,否則晶圓廠的污泥事件、爐渣屋事件,還有更多都會繼續發生。

  我們可以如何改變呢?其實,只要回到文章開頭那個爐石粉的故事,用專業的工程思維來處理循環供應鏈的問題,什麼東西能用、什麼東西現在不能用但以後有機會可以用、什麼東西確實不能用,一切都讓專業說話。循環經濟雖然不簡單,但靠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混凝土業的循環經濟終將會有個完美的結局。

(註一)《失控的高科技廢物,引爆環境危機》,天下雜誌,2015

(封面来源:Doka.com)

知识服务

安永合伙人新年礼:ESG永续职涯谘询
2025-01-07 【绿色人才领航地图】系列文章推出后,我们常常遇到绿色工作者认为自己有志难伸,在追求永续职涯的过程中充满挫折。明明觉得自己算是很有经验的了,雇主却觉得换工作频率太高,每个工作都待不超过三年,不敢把重大事情交给自己。ESG报告书写了两次觉得无聊了,工作只好一个又一个地换。
庆祝产业小聚200场!新年参访核融合微系统
2025-01-07 各位好朋友们,混杂着热切、开心、对自我的期许,邀请你一起参加绿色创业家社群第200场产业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