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诚实豆沙包的COP28专家解读

吃了诚实豆沙包的COP28专家解读


  跨年期间我在家里思考如何写一个从任何人的角度来看都激励人心的COP28决议解析,因为这次COP28现场可以感受到环保人的企图心,大家诚意满满,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发表会;结束后各大媒体报导本次大会的亮点,都会提及最大的胜利是终结化石燃料在未来全球净零路径中的生存空间。

COP28做了一次「全球盘点」,现实就是我们过去几年说多做少、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化石燃料在未来各国净零路径中的地位会被削弱、但不会真正被终结

我不喜欢给让所有人都不生气的答案,我们必须认清现实,COP28实质上的进展是告诉世界:我们过去几年并没有太大进展!即便最后决议文中纳入了约束化石燃料发展空间的文字,但这项声明全文是:「考量公正、有序、平等(just, orderly and equitable)等原则,让能源系统进行转型并脱离化石燃料」。这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京都议定书》时期对于公平性原则各种探讨经验—这些原则的讨论很容易变成实务上的约束条件,因为光是什么是公正、有序、平等,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解读和操作空间,要达成共识,就已经2050年了,因此比较务实的判断是:化石燃料在未来各国净零路径中的地位会被削弱、但不会真正被终结。

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乐观的理由。根据IPCC评估,全球平均气温预计将在本世纪末上升4°C,若世界各国全面实施最新的国家自定贡献(NDCs),未来升温范围将降至2.1°C至2.8°C之间,但也早就超过2°C,更不要说1.5°C。

  COP28做了一次「全球盘点」(Global Stocktake, GST),真实情况是全球在减量的期中考上表现不佳、减得不够多;而各国所提出的未来方案(2030年的NDCs)也不够具企图心,导致离想要的理想路径还有不少的缺口,例如已开发国家必须在2020年之前将排放量(相较于1990年的排放水准)减少25%至40%,而这个目标离达成相距甚远。

COP28也没有通过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的技术草案

  另外,在《争钱、争粮、争地盘!全国最精准视角的COP27重点整理》中让众人期待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也成为这届的遗珠之憾。由于在COP28大会开始进行之前,做为先导的附属机构会议(SB)已完成全球碳市场机制(即《巴黎协定》第6.2条、第6.4条所支持的市场机制)的技术草案,原本期许COP28有机会将相关技术规则定案,明年(2024)即可正式启动《巴黎协定》下的碳市场机制,惟在谈判后期,不同国家对于审议机制的严谨度与处理细节仍无法完全达成共识,因此相关讨论须留待下一届进行议决。

  这个谈判发展可谓尚缺临门一脚,但使用碳市场机制来为开发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并加速全球减缓工作的发展,仍是气候公约下各国的共识方向、并没有因此受到改变。而我国已正式成立碳交易平台,国际减量额度除了做为公司(自愿性)碳中和及满足供应链需求之外,亦存在用于抵减碳费之可能性。另一方面,站在整体国家角度,若接受气候公约对于NDCs目标的遵约规则,使用其他国家的减量成效来抵减我国目标乃属可行做法,因此持续关注此机制的后续发展,仍有其必要性。

  只要是谈能源、循环经济、碳中和、ESG等绿色产业的议题,产业界有一群人即使看了所有媒体刊登的新闻或文章,都还是要等绿学院的观点,可惜这篇文章不是热闹的活动宣传,也不是同温层刷存在感的,让你失望了,但也不要因此绝望。因为当我们越来越专业,就会知道在气候公约脉络下,每一个议题的讨论与谈判,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及酝酿;也因此,许多议题不一定在每一年都会有显著的进展,在决议文中往往以「重申重要性」的方式涵盖当年度所形成的各种微小成就。当这些讨论及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即有机会有所突破、得到显著的决议进展。最理想的解读方式,乃是与前一年的决议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当届COP的实质进展。

  这跟人生很像,我们无法期待人生一天到晚都有高光时刻,每一次的改变和调整在当下都看不出所以然来,但是时间拉长之后,你已经蜕变成崭新的你。我了解身为环保人的你担忧目前的国际局势会拖慢碳中和的速度,毕竟很多人都已经为了环境议题贡献了一辈子,不希望毁在最后一哩路,但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持续培养全局思维,让绿学院支持你更有技巧地完成这个百年挑战,掌握华人崛起千年一遇的大机会,这样你就不再需要担心川普是否回归,也不再整天要求气候转型正义让大家卡关,祝你新年快乐!

知识服务

No.184 预言2024最有可能上架的绿碳、蓝碳、黄碳方法学
2024-06-17 近几年很多人抱持一种心态如「我家门前有棵树,后面就有碳权」根本不切实际,在行内人来看,碳权可不能随便给,必须先审视是否有合适的方法 学、接着严格遵循方法学的流程规范。
No.183为什么说储能没救了,大家都还在培养储能专案经理?
2024-05-21 股神巴菲特说,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聪明的人懂得逢低进场,才不会等到商机再次降临时,跟着大家一窝蜂,抢不到人才,做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