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大陆的银行让马云睡不著,台湾的银行让风力发电...?》我们谈到专案融资是一种「以小搏大」、用未来价值来跟你换钱的金融工具,且专案融资通常是一个新产业的新创公司(也就是之前举例的绿色新创公司A)要跟银行借很大的一笔钱、融资年限又长、还要依赖未来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及债权保障,风险远大于一般融资。接专案融资的主要金融机构是银行,事实上是专案融资的最大风险承担者,加上离岸风电是本地银行相当生疏的产业,评估及审核时就必须仰赖外界法律、财务、保险、工程、技术、环境评估、能源等专家协助。
需要这么多人一起评估的离岸风电专案融资,具体来说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呢?在《为什么对投资人来说,太阳能新创公司是一个好投资?》文章中,我们认识不同种类的风险,以及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银行显然是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比创投要胆小地多。
银行要架构出风险的边界,否则会自己吓自己
我们参考台湾过去发展民营电厂、焚化炉、高铁及高雄捷运的专案经验,风险存在各个方面,包括法规、财务、保险、税务、工程、技术、环境评估、资安、运输、并网等。因此要评估风电专案能否成功,一定要全方位考量,就下列可辨识的风险,讨论分摊机制或寻求降低风险途径:
-
新创团队/股东风险:例如财务或营运量预估是否会出问题、主要股东会不会不履行增资承诺
-
法令变动风险
-
公权力未执行或政府应办事项迟延
-
开发商/统包商/设备供应商倒闭
-
工程技术风险:例如海床打椿
-
海上航行安全(Marine safety)
-
气象、潮汐、风速、风向、土壤液化、盐化侵蚀、海床地质等变动风险
-
环境、渔获及生态影响
-
火灾、台风及地震损失
-
工作环境、医疗及安全措施
-
工程完工风险
-
兴建拖延风险:例如和台电并网
-
成本超支风险
-
外汇风险
-
利率风险
-
营运维修风险
-
资讯安全风险
-
技术移转风险
-
测试与认证风险
-
债权保全风险
-
其他不可抗力之因素
银行要进化自身的能力,否则会自己绊倒自己
就跟创业一样,即使创办人很有本事评估所有的风险,但若自身能力不足,那创业也是会失败的。我国本地银行在风险管理制度上过度老旧僵化,放款观念及作业流程还停留在「以资产担保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的放款」(Asset-based Lending),银行人员只知道按担保品估价打折来决定放款,并未真正了解「以现金流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的放款」(Cash Flow Lending),也不熟悉如何运用。突然要银行主办或参贷离岸风电公司,无论在决策弹性、人员素质、产业知识、风险评估、金融商品、避险策略、联贷策略、贷后管控、法律税务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不过本地银行现在现金满手,每天派理专打电话来拜托你借钱,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他也希望为银行成长及资金用途找到新的出路。只要专案有丰富经验及强大实力的股东、完善的融资架构、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管理银行(Administration Agent)具优良贷后管控记录,银行当然有动机参贷。
当一个人有动机想学习,但自己能力不足时,最有效率的学习策略,就是和牛人学习。外商银行,尤其是欧系银行,不论在经验、人才及金融商品上都占有极大优势,而且他们也想要参与台湾的离岸风力产业发展,除了争取本地银行的财务顾问业务外,只要专案融资的报酬能充分合理反映承担的风险,同时整体专案架构与相关各项合约够专业且符合国际规范与惯例,他们也甚至可以成为主办行或参贷行。
既然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我们建议可将离岸风力发电专案融资架构分成两大部分:
1. 商业银行机制(Commercial Banks Tranche)
由具丰富经验的欧系银行担任总协调暨主办行(含参贷行角色),参贷行包括本地银行及外商银行
2. 国外的出口信贷机构机制(Export Credit Agency Tranche)
由国外的出口信贷机构例如丹麦出口信贷机构(EKF)、欧洲投资银行(EIB)与外商银行提供保证或贷款
本地银行业现在会有个很要命的想法,认为好吧既然政府说要我们投钱,那只要开发商愿意支付较高的银行利率和手续费,我就草率同意放款吧。
我认为,若执行上述建议的架构,本地银行可以避免掉入「蝇头小利思维」的陷阱。
展开这个架构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观察,如果国外的出口信贷机构及外商银行愿意提供保证或贷款金额超过专案整体借款50%,显示该无追索权的专案融资案具有高度可融资性,本地银行就可以放心参与。反之,若国外信贷机构及外商银行的保证或贷款低于整体借款50%或甚至完全不参与,则表示可融资性不高,本地银行就不要因为开发商给你一点蝇头小利就傻呼呼上船。你要回头去要求开发商(也就是绿色新创公司A)提供本身资产担保或其他保证,改为一般银行融资或有限追索权的专案融资。
甚至,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藉由这个信号受惠,台湾的离岸风力发电产业究竟有无投资的效益,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揭露出来,这比遴选去要求多少比例的国产化,更为抓住关键因素。
话说回来,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吗?下一篇,我们来谈本地银行和外商银行如天与地一般的贷款策略,如何解套文化差异,以及当银行开始变聪明不追求蝇头小利时,开发商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