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行业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全球总裁Aroop Zutshi在2017年提到,共享经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趋势,未来人们会越来越习惯拥有一项物品的使用权,而不是其所有权。最近很红的循环经济,也包含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在里面,但是直到目前为止,除了Uber、Airbnb以及滴滴等少数几家企业,共享经济在很多领域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既然共享经济是个大趋势,为什么成功的企业却不多?
这与共享经济的底层逻辑不无关联。
共享经济的三个底层逻辑:供给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
作为共享经济的早期实践者,Zipcar租车公司的创始人Robin Chase曾经写过一本畅销书,叫《共享经济》(Peers Inc: How People and Platforms Are Inventing)。她在书中提到,共享经济的出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供给过剩、共享平台,以及人人参与。
首先,供给过剩是共享得以产生的基础。供给过剩在很多情况下意味著价值的利用不足,也就是浪费。以汽车为例,在美国,汽车的平均闲置时间是95%;而在中国大陆,平均每辆汽车每天的闲置时间是22个小时。这意味著你花了100%的钱把一辆车买回家,却只利用了它10%左右的价值。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把汽车这样闲置就不能产生价值的物品通过某种方式有效利用起来,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这便成为共享平台诞生的基础。
其次,共享经济须建立在共享平台之上。真正让共享平台成为可能的是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像维基百科(Wikipedia)这样的信息分享平台,像Zipcar租车公司这样的汽车共享平台,或像GitHub这样的代码开源平台,都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共享平台。
最后,共享平台相当于连接了每个人,并产生了分享者和使用者两种身份。对于平台来说,分享的人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使用者,反之亦然。平台能够连接的人越多,获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
共享经济正不断趋向细分产业共享内容,且专业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这几年共享经济已经开始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共享的内容正不断趋向细分产业,而且专业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例如,马斯克宣布特斯拉(Tesla)所有的专利将免费分享给所有人。马斯克认为,在开源策略后,特斯拉将会因此更强大,不会削弱自己在电动车的地位。
为什么马斯克这么自信?因为特斯拉把专利技术全部开放,不仅希望公司能够引领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也希望在这种开放环境下,有更多的电动车制造商借助特斯拉的力量加入电动车产业。
加入者增多,将使整个电动车的产业生态更快得以完善。这实际上是运用开放的心态,把别人的成功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因此,将专利拱手相送,表面上看特斯拉是在免费送出自己的拿手绝活,而实际上也是在利用电动车厂商来帮自己进行生态布局。
共享经济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其创业风险大,成功率低
然而,尽管共享经济的前景一片大好,但那只是宏观环境,创业者的机会未必就多。例如,曾经火红的共享单车公司,如今大多惨遭失败,剩下的几家也几乎陷入了勉强维持的境地。过低的进入门槛、惨烈的竞争以及商业模式难以确立,最终让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出行模式变得面目全非。
未来有志于共享经济的创业者将面临两条道路。第一条路是,如果你不能建立特别高的技术壁垒,那就要找到你熟悉的细分市场和用户痛点,尽早进入并占领高地,利用资本的力量快速扩张,建立坚固的用户壁垒。
第二条路是,建立足够高的技术壁垒。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连接能力,才能将大部分的竞争者档在门外。
(注一)本文选自《暗趋势》一书,今年(2019)八、九月参加绿色创业家社群产业小聚,还有机会得到我的签名书《暗趋势》,和你分享藏在科技浪潮中的商业机会。
(封面來源:Stee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