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风电、口罩都拼国产化,文青却说水泥应该增加进口?

离岸风电、口罩都拼国产化,文青却说水泥应该增加进口?


  今年(2020)年初时我写了三篇营建业循环经济系列文章,议题在环境运动界、绿色产业界炸锅,不过文章上架没多久,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产业的步调,也中断了与各位的讨论。最近似乎大家习惯了和疫情和平共处,因此我打算兑现之前文章承诺的,对于产业发展有帮助的建设性问题,我会挑选出来和你一起厘清误解、找出关键问题,为你建构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期待你点赞分享加关注,今天我们先来聊聊水泥进口的问题。

问:水泥明明有很多都从中国大陆进口,为什么还一直说水泥不应该进口?

  是啊,进口水泥确实是个方法,都去买就好了嘛,还挖什么花莲的山呢,我们怎么那么笨!

  我们当然没有这么笨,因为这里面有个业界都知道的小秘辛:口罩其实是一种便宜地不像话,随便去哪里都可以买得到的物资,如果不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原本还想要把口罩赶到别的国家去生产呢。

  但是水泥却是一种容易买不到的战略物资。全世界的水泥贸易量占全球总生产量仅2.5%,怎么这么低呢?摆明这么好赚的钱不赚,大家犯傻了吗?

  这是因为水泥业是一个标准的内需产业,一个国家有多少工程需求,水泥熟料生产量就以其为目标。基础建设通常是国家战略规划,因此水泥也是计画性生产,当工程需求有所波动以至于忽然不需要那么多的水泥,则多余产量才会以贸易方式销售至国外,这种有一餐没一餐的销售方式,即使便宜,你会想要吗?

  水泥确实可以进口,现在也有一部分进口。但是,经历新冠肺炎病毒一役,你学习到很多东西不能仰赖进口,例如口罩,甚至你看离岸风电都在拼国产化,如果这些都国产化,而基础建设、天天在用的水泥却受制于人,甚至还要依赖中国大陆,这绝不是个好方法。

  你又说了,我又不是要水泥100%进口,提高进口比例总可以吧,少挖一点花莲的山,难道做不到吗?你们现在不也已经进口了部分水泥熟料混掺在混凝土中?

  再与你分享第二个业界的小秘辛:不同的水泥有不同的「个性」,不是把大家混在一起,大家都会合得来。

  小时候大家都听过一个广告词吧,「平平是肝药,处分相同,提炼做法不同,成本效果也不同。」不只是肝药,水泥也是如此!

  《一桩不敢说、不能说、不好说的花莲后山「冤案」》中谈水泥由石灰石、黏土、矽砂、铁砂为原料,混合研磨成粉体,然后经温度高达1,600 ℃的水泥窑烧至半融状态,冷却后制成一颗颗如汤圆般的熟料,再加入石膏研磨,磨成细粉即为水泥。

  原物料的使用、熟料的锻烧,以及粉磨等三大程序,每个水泥厂都有不同的配方,生产出来的水泥的性能自然不同。因此,即便是台泥公司的水泥,都符合CNS的标准,但苏澳厂、和平厂因为使用原物料的不同、锻烧设备的差异等,以致水泥的「个性」都有所差异,某混凝土使用苏澳厂水泥很顺手,但一旦混凝土换成使用和平厂的水泥时,就会觉得卡卡不顺,这也就是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公共工程施工纲要规范」规范规定混凝土配比送审后,原物料的使用不得随意换料的主要原因。

  更不要说进口水泥熟料国家来源包括越南、印尼、泰国等,每月皆有不同的来源,工程单位今天是越南货、明天是印尼货,后天又换成不知哪个国家的窘境,即便不同月份时由同一国家进口,也可能分别来自于不同的生产工厂,就会造成问题。这如同工程原配比送审时,以使用大安溪的砂石送审,而后下个月份因物料来源匮乏,变更为使用兰阳溪的砂石一般,缺少物料的一致性,对于混凝土的品质当然不容易掌握。而上一段又说法规规定不得随意换料,因此只好重新提送配比予以确认,但这样一来,又产生工程执行的困扰有延宕工期疑虑,你难道可以接受你预售屋买的房子,因为换了个进口水泥,延后个一两年交屋吗?

  买水泥可不是像买红萝蔔一样,偶尔几天改吃进口的红萝蔔,吃几餐再回头吃在地的红萝蔔,根本没什么差别。不要挖山把水泥改成进口这个想法很有道理,实务上却根本行不通。

  很难想像吧,即使是一个看起来土灰土灰、长得完全一模一样的水泥,也会有这么多学问在里头。恭喜你,透过这篇文章,帮助你开始练习除了看得见的东西之外,也开始练习看见看不见的底层逻辑。

(封面来源:Youtube

知识服务

No.183为什么说储能没救了,大家都还在培养储能专案经理?
2024-05-21 股神巴菲特说,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聪明的人懂得逢低进场,才不会等到商机再次降临时,跟着大家一窝蜂,抢不到人才,做不了事。
【行内人心底话】比黄金还厉害的「黑金」绿电登台!
2024-05-27 再生能源中容量因数第二名属于废弃物发电,也就是烧垃圾,烧垃圾也衍生出空污议题,有无更好的解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