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Yahoo)
最近几家纸业公司纷纷发新闻稿说他们在哪里大规模造林、取得碳权,形成碳中和产业链,媒体闻风而至,发明出股市新名词「碳中和概念股」,同一时间大陆也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取得碳权竟比绿电凭证还热门!
绿电凭证你得花钱买,碳权却可以拿来赚钱,于是老板交代你去好好研究,写一份建议报告书。你上网查资料,开始觉得怪怪的,树木是纸业公司拿来造纸的原料,才有所谓的产业链,但是把树砍了就没吸碳了,怎么还会有碳权?
各国政府这么积极准备推动碳中和、净零排放,底下的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别的国家我们不知道,但你一定能猜到,台湾肯定没有准备好。这几个月绿学院拜访很多排碳户,几乎所有企业对政府碳管理政策都是一头雾水,只好说我们种树可以吧,但是当你接著问他打算怎么种,他就会开始问你下面这些问题:
森林碳汇是不是碳权?如果不是,森林碳汇要如何转成碳权?听说要找人认证才能卖森林碳权,可以找谁认证?还有,森林碳权值多少钱?买土地的预算恐怕比能卖的碳权还高,要造林多少公顷才划算?要等多久才能开始买卖?哪里可以进行买卖?
碳汇是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仓库」,地球最会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仓库依序为森林、海洋、土壤
碳汇(carbon sink)是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仓库」,也有点像外汇存底,通常不动用。地球最会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仓库就是森林,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树木可以把空气中四公斤的二氧化碳转成一公斤的木材放到肚子里,一棵树木有生之年大概可以吸收900公斤的二氧化碳。不过你也别因此就以为碳排有解了,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速度比树木吸收的速度快更多。
另一个厉害的仓库是海洋,可是海洋上面没有盖子,因此二氧化碳可以自由来去,而树木把二氧化碳吸在肚子里形成固碳效果,直到它死掉倒在地上二氧化碳才会跑出来,两者高下立判。土壤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名第三。森林是地表最强的仓库,有最多的碳汇,但森林碳汇不见得可以变成森林碳权。为什么?
人有生老病死,树木也有生老病死,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在20年生会达到顶峰,接下来随树龄增加下降,到了60年生、80年生,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木材的能力就变得非常缓慢。
森林碳汇不是理所当然的碳权,需要加工、认证之后才能转成可买卖的碳权
而是否有资格得到碳权,认证准则之一就是要确认这些树木有在「工作」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换句话说,就是树木有长大,才有碳权。如果你家有一大片日据时代就存在的老树林,你想拿来申请碳权变现,这钱大概你赚不到。日据时代迄今超过八十年,树木多已经休养生息不工作了,没有替气候紧急状态尽一份心力,自然也不会发碳权给你。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前一阵子台糖要把屏东一块面积二百公顷、上面是20年生的人造林砍了作「营农型光电专区」引起反弹,因为太阳能只能减少排碳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而树木有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且如果是一个很有资格的森林生态系,除碳汇功能之外,还有水源涵养、净化空气、水土保持、逆转土壤劣化、生物多样性等价值,这两者完全是不同的量级。
碳验证标准VCS取得先天优势,现在已经是全球最普及的森林碳权认证方式
因此,国际上森林碳权很值钱,不过要将森林碳汇转为碳权,需符合监测、报告与验证机制(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
许多年前,京都议定书正式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纳入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计画中,原始的用意是允许已开发国家透过在开发中国家实施造林与再造林CDM计画来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开发中国家常常有大面积的森林或林地,透过碳交易,让已开发国家取得碳权,开发中国家有收入来维持森林经营,达到双赢。这个碳权自然不能乱给,需要有认证标准,也就是要通过MRV。
一个碳权认证里面至少有四个角色,游戏规则制定者、申请者、辅导团队、查验单位。非营利组织Verra是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审查人,它就扮演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参考上面说的联合国的CDM方法学,成为碳验证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也兼查验单位角色,自己给别人MRV,现在已经是全球最普及的森林碳权认证方式。我们熟悉的SGS、BSI、DV等公司也可以担任查验单位,但这些公司要进入这个机制,也要先向Verra申请,符合他们所定的资格,才能成为查验单位。当申请者自己申请或是找辅导团队帮你申请,通过VCS标准进行MRV,你就成功把森林碳汇转为碳权,可以在交易市场中买卖了。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吧。下一篇,我将以VCS标准为例,示范如何让本地的森林取得国际认证的碳权,也许你会发现,森林碳权比绿电凭证更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