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自然带我们回家

让大自然带我们回家


  我在崇光社大分享环境友善的农耕课,恰好是现在最火热的议题。来上课的人多半是忙碌工商社会的上班族,我常在想一个问题,这些一辈子在都市长大生活的同学们,为何要来上农耕课?唸了一辈子的书,从来没有真枪实弹操练的体育课,为何上了班、有了家庭孩子,每天为了生计已经劳累不堪,何苦来到社大,选择远离都市的近郊农场,不怕泥泞、不怕雨淋、在开垦的过程中被泥土折磨、被老师要求,为何想来经验这一切?

  也许是因为,土地—就是像家一样的存在。

  一群人进到田里,透过观察环境与人、作物之间的共生模式,来理解环境其实没有想像中的难以亲近,面对每一个没有种过的作物,用四个法则去认识它,就像认识一位初见面的人一样。

1. 植物喜欢的光照(半日照、全日照)
2. 植物喜欢的温度(育苗期、成长期)
3. 植物喜欢的湿度
4. 植物喜欢的土壤条件(沙质土、粘质土、壤土)

  它是浅根、深根还是横向根?是攀藤还是草本或木本?这些讯息其实很容易掌握,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死背,下了田之后,只要创造植物愉悦生长的环境,让它们在这个环境中开心地与大自然共生,不管是谁,看到菜的成长,感受到它无论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百分之百尽全力的活著,无论是我们认识的蔬菜,还是不知道名字的草,它们的生命能量是积极向阳的,所以我们以为是我们在照顾它们,实际上是它们的能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在支持著我们。当大自然是植物的照顾者时,植物在分解后会给予土壤中所需要的养分,当人类是植物的照顾者时,植物也会给予照顾者身体所需要的养分。因此,我们在农耕的过程中,找回很久没有的健康,还有令自己开心的能力。

  我不会教农耕,因为我无法创造出一粒种子,那是大自然的运作。万物皆有定时,按著它自己的时序生生不息著。但我能分享一种法则,就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事。对一件事怀抱热情,并不会因为没有人关注自己在做的事而感到失落,我们选择做的每一件事,只会因为做得开心而丰富自己的生命,这跟别人要来肯定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一个能够自得其乐的人,他的生命能量内敛而强大,祝福你也能找到大自然想要告诉你的道理,让大自然带你回家。

知识服务

No. 203 美国安永专家分享国际企业减碳路径实务
2025-04-14 「我是永续部专员,听说SBTi因为减碳路径的逻辑闹内鬨,如果他们倒了,我们自行制定的减碳目标最后未达标,影响企业的ESG评级,可能会害我被老闆骂。我们应该依循什麽样的逻辑来设定比较务实的减碳路径?」
公司储能系统评估与建置即战力班:厂务与服务商共学圈
2025-12-15 用电大户年减1%的节能目标实行到今天这麽多年,就像拧毛巾一样,拧到毛巾都快乾了,现在还要上调至年减1.5%,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