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盘查焦虑?企业净零排放路径规划必懂的关键字其实是「绿色溢价」

碳盘查焦虑?企业净零排放路径规划必懂的关键字其实是「绿色溢价」


  约莫二十年前开始,「节能减碳」成为家喻户晓、如雷贯耳、无所不在的四字箴言。工程、教育、管理、政策…一定要提到节能减碳,无论是否真的减了碳。事实上,「减碳」是目的,若能源不匮乏,则「节能」仅是手段。碳排放的减量是产业、技术、工程,结合生态系统的问题,重点在改变整个经济系统的体质与效率,大家随手关灯或蔬食少肉虽有贡献,但并非关键。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后,美国对因应气候变迁的态度来了个大翻转,在2021年中,2050净零排放(Net Zero)即已从巴黎协定的「倡议」,快速成为各国争相宣告的「具体承诺」,且在COP26中,成为各国的共识,还加码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各种净零新名词的讨论度,在大中小企业圈中快速成长。净零排放一下子成为全民运动,尤其今年(2022)行政院宣布我国2050净零排放路径图之后,研讨会、讲座、证照、联盟…多到记不清楚,相应的碳盘查需求指数成长。

       在这热闹但讯息混乱的情势中,陷入「碳盘查焦虑」的你,有没有想过难道每间公司都同时碳盘查,以后大家同时抢绿电、抢碳权,对国家来说是不是达到净零排放最理想的路径呢?

净零排放路径规划很火红,每件事情都是重点,大家都来抢资源,这样真的比较好吗?

        无论是全球、国家、企业或组织,净零排放简单来说分成四大步骤,也就是4个P,从明确宣告(pledge)、订定计画(plan)、确实执行(proceed),最后才能公开报告(publish)。也就是说,在宣告时,就需要知道接下来依据什么计画、如何执行、在何时达到目标,再对外公告。

       整个社会都在为净零排放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来抢资源。如果这个也是重点,那个也是重点,很有可能花资源与精神在不是真正重点的地方,最后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就难说了。

       零排放与能源管理、循环经济一样,都是科学与工程问题,除了发心发愿之外,还需要有全局思维,搭配精确的资源投入,才能看到成果。「以科学为基础的减量目标」(Science-based targets)就是近几年最热门的实务。国家、政府、企业、民众,甚至生态系,都需要在整个全盘规划中扮演其角色,才有机会成功。政府的角色是「大设计者」,经由严谨的科学与逻辑判断哪些产业应该优先行动,透过政策工具引导、引领投资与创新,这时企业再接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减量成效。

      减碳需要搞这么复杂吗?学能源的做法「抓大放小」,谁排得多谁就要减得多,用这种方法来分配资源不行吗?

如何决定哪些产业应该优先净零排放?不只抓大放小,要看「碳排放强度」和「减碳难度」

       「抓大放小」是能源管理与其他众多管理措施的基本原则,但面对净零排放,只有抓大放小是不够的。为何我国净零排放路径与国际能源总署(IEA)去年(2021)公布的净零排放路径都分为建筑、运输、工业、电力四大部门?因为国际上大家用「碳排放强度」和「减碳难度」分析并设定减碳的优先顺序。

       我们在《情人节却单身?恭喜你!现赚736万元碳权》中介绍过碳排放强度。但有些高碳排产业(例如钢铁业)光靠目前减碳技术很难减到「近零」(剩下零头),硬要他减也减不下来;有些高碳排产业(例如运输)却可能已经有可负担的减碳技术,只缺临门一脚。设定产业减碳优先顺序应该要有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要考虑减碳难度,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个重要的方法—绿色溢价(green premium)

绿色溢价是什么?一种分析减碳难度的方法,翻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为了减碳,要多花多少钱

       2021年比尔盖兹于《如何避免气候灾难:结合科技与商业的奇蹟,全面启动净零碳新经济》书中提出「绿色溢价」的概念。如何简单理解绿色溢价?生活中就有许多案例。多年前,有机蔬菜的价格是一般蔬菜的三倍,如果你愿意为了买有机蔬菜而多花两倍的钱,这为了绿色而多付的成本,就称为绿色溢价。在越来越多人愿意支付绿色溢价,刺激更多人愿意种有机蔬菜,造成供给与需求都增加之后,现在有机蔬菜和一般蔬菜的价格差异已经不明显了。意思就是有机蔬菜的绿色溢价透过大众资源的投入而弭平,已经明显降低。

五种解决绿色溢价的方式

       所以,如果要达到净零,就要齐心齐力把各种商业行为的绿色溢价都弭平。要处理商业行为,会先从产业的角度思考。产业通常会先评估他手上有的减碳技术,如果业内的减碳技术已经很成熟,成本不高,绿色溢价甚至为负数,代表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减碳就会自然发生。相反,如果一个技术的绿色溢价偏高,可以用下面这五种方式解决:

方式一:吸引投资人进场投资

      一个减碳技术的绿色溢价高,代表投资有明确突破空间,高风险高报酬,因此可以驱动投资人进场投资。

方式二:透过政策工具把减碳技术变便宜

      例如透过绿电保价收购制度(Feed-in-Tariffs, FIT)补助再生能源就相当成功,除了让国家的电力排放系数降低之外,还可成 就太阳光电产业。

方式三:透过政策工具提高碳排放成本

      例如课征碳费、碳税,促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碳排放,更有动机使用减碳技术。

方式四:改用碳捕集及封存来解决

      如果减碳技术的绿色溢价过高,而且长期也降不下来,怎么办呢?这时考虑使用碳捕集及封存解决问题,长期来说可能更划算。? 了解更多负碳技术

方式五:透过政策工具让企业和民众愿意为了减碳付更多钱

       许多研究显示,个人收入、教育程度、性别、环境/永续素养等都会影响大家愿意付出更高的溢价来支持永续行动的意愿。所以,让大家变有钱是重要的,提高教育水准,或让大家更认同永续,使消费者愿意为了心中的价值多花一点钱,都可以在国家策略规划中。

美国和中国大陆产业的减碳难度排行榜已经出炉,台湾还缺乏使用绿色溢价分析产业减碳难度

       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来讲如何计算产业的绿色溢价,今天直接看结论。以下是美国与中国大陆用绿色溢价分析之后整理的产业减碳难度排行榜。

减碳难度 美国 中国大陆
1 运输(+237%) 建材
2 农业(+86%) 运输
3 制造业(+75%) 化工
4 电力(+12%) 电力
5 建筑(-27%) 钢铁
6 NA 造纸
7 NA 石化
8 NA 非铁金属

(表一)美国与中国大陆的产业减碳难度排行榜 
资料来源:
1. Gates, B., How ‘Green Premiums’ can help us solve climate change, Fortune, 2021/02/16
2.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中金:碳中和之绿色制造 从绿色溢价看碳减排路径,2021/03/23

       

       因背景与条件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产业有不同的绿色溢价。台湾目前约束排放量的六大主要部门—包括能源、制造业、服务业、住宅、农业、环境部门以及其下的产业,都还没有系统化地使用绿色溢价分析其减碳难度。按照条件推测,我们产业的减碳难度,应会较为类似表一里中国大陆的状况。

用碳排放强度和减碳难度设定产业减碳优先顺序,同时执行抓大放小和系统优化策略,才能提高减碳效率,增加成功净零的机会

       值得再强调一次的是:在理想的状况下,政府要扮演「大设计者」的角色,经由严谨的科学与逻辑判断哪些产业应该优先行动,国家净零排放路径图的依据才会更清楚。接著透过政策工具引导、引领投资与创新,企业再接棒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减量成效,才不会让企业在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关键角色前就先产生碳盘查焦虑,然后为了不要花钱再跟政府谈条件。努力与资源若没有花在刀口上,最后两边都不会成功。

       任何创新的解法,都是从我们打破自身的思考惯性开始。学会在真实世界中作复杂的决策,我们才能进入其思考核心,也才能在真实的商业场景中,一步一步推进、实践净零排放的理想。

(封面来源:pixabay)

知识服务

天啊!这里怎麽忽然多了这麽多工作?
2024-11-19 新能源业常常佔据国内外政治、经济、投资、科技热门新闻版面,但是大家都不告诉我们哪些是我们这种普通人能够参与的机会。其实,新能源只有三个字,新事业却有千百种,光是臺湾的储能业,就有很多你可以参与且还有不错收入的工作。
【投资人限定邀请】 来颖科技发表会|不用办高尔夫球证,直接进包厢!
2024-12-16 其实很多投资人都知道要投资新能源业,重点是你得懂行。这几年在台电、绿学院等几帮人推动本地储能发展及电力交易平台之下,短短三年预估交易额就上看50亿(2024E),成就了不少公司实现上市柜里程碑,而这些公司,就藏身于绿学院的会员行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