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出社会或是刚转换跑道进入绿色产业工作的人,前往业界工作通常是脑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 不过企业ESG的推动力通常是为了遵守政府的法令规定,在《具备这三个能力,你可以敲1,800家企业的门》我们谈到这些满腔热血、充满理想与抱负的新鲜人容易在饱受 人际关系与职场政治的压力下而阵亡。 所以,我们可以把视角拉大,思考: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应该不是靠政府单位几位承办人,他们每天光应付立法委员质询、民众陈情就已经快得躁郁症了,需要一群幕僚协助政府研究、制定、执行政策,甚至进行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导入,助攻 国家实现净零排放。
这些研究单位提供了科学证据、政策建议和创新解决方案等,为实现国家永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研究员的工作。
为什么研究员这么重要?
研究员的素质决定国家永续政策的品质。永续牵涉的都是系统再造、模式创新、跨领域这种层级的问题,领导者不能用拍脑袋、理念决定政策方向,因为所谓的解决方案往往并不直观。 这时,一群有着聪明脑袋的研究者就派上用场,研究单位的研究员工作领域涵盖了政策研拟、技术研发以及社会影响评估等多个面向,翻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要陪长官读书。 研究单位根据其属性,可大致分为由政府为特定目的设立、或由民间团体设立的研究院。
虽然名为研究,研究员实际上会积极协助产业导入新技术,并通过举办培训课程、活动等方式,促进研究成果与应用场景的对接,从而推动永续发展在产业实际落地。
研究员的工作内容
研究员的工作内容多与政府专案、标案、计画绑定,但这不代表你只能接政府的幕僚工作,你也可以接产业的幕僚工作,许多公司并没有预算养幕僚,就可以委托 专案给研究单位,让研究员帮他们处理企业遇到的问题。
研究工作听起来高大上,但实质有点「阿信」,因为陪长官读书可是全天候的服务,政府或企业面对外在快速变动的环境,开出来的需求常常五花八门、天马行空,我们尝试分类如下, 如果有所欠缺也不要过于在意,千万不要让过往经验限制了你的想像:
研究员工作内容一:政策或技术研究
研究有多种可能的路径,从技术、政策、商业模式、创新等不一而足。 以工研院「化学研究员」的职位为例,光从职称来看,可能会认为只是一个一般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并不觉得跟绿色、永续有什么关系。 然而仔细推敲其工作内容后,会发现其包含了许多与永续发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如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工厂制程废气处理、化工厂节能制程 开发等。
研究员也会研究并协助制定政策,例如现在最火红的碳费政策,就是由中华经济研究院作为领头的幕僚单位,亲上火线协助政府制定施政的基础逻辑。
研究员工作内容二:产业辅导
有时候,研究报告结案之后,会因为各种原因束之高阁。 不过如果这类研究是为了支持企业实现其减碳目标,就有机会重见天日。 就拿刚刚的化学研究员为例,若该专案是与企业的合作案,则会更加多元化,比如企业希望建置碳捕集系统,那整个专案流程则包含文献与资料搜集、技术评估、制程 设计、设备采购、建厂发包、协助工厂运转,整个过程需要负责的内容都不同,一个专案的时程也可能会横跨两三年。
又例如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制造业净零计画研究员」职位,就是针对特定产业的辅导,从协助碳盘查、碳足迹、碳权等构面与政府、企业、产业公协会或社群、 查验单位、学术单位密切合作,非常多元。
研究员工作内容三:推广与教育市场
你一定常看到研讨会都挂着研究单位协办的字样,这是因为政府推动政策,一定需要教育市场,让全民知道政府含辛茹苦、为国为民,因此研究员时常需要举办相关的说明会、培训、 讲习、研讨会、展览,当作政令宣导。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有点像是活动公司,但这可是研究员可以去市场走动,与产业交流的好机会。 例如因应日趋严格的废气排放法规,研究员们便积极到各半导体公司推广各式创新解决方案,以加强各公司的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导入新型废气处理技术,同时也能直接面对企业痛点, 修正技术的开发方向。
研究员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由于研究工作类型多,所需的核心能力也因工作类型而异。 根据《续幕》Podcast主持人阿薛的经验,结合绿学院行内人多年的 内功,整理出三个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一:学习能力
因为永续领域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很多工作都是从做中学。 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为什么特别强调自主? 研究单位的工作内容各异,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还有许多文献资料要读,所以通常不会有一套制式的新人培育系统,大多都是实际参与专案边做边学,而不会有一 本手册把所有该注意、该知道的地方记录下来,就算有,你应该也不会想看。
对了,当研究员之后你的英文能力会显著提升。 永续领域的资讯多以英文为主,要了解最新发展往往需要直接阅读英文内容。 研究员通常追求时效,与政府或企业保持同步的资讯更新,因此与其等待他人翻译成中文,直接阅读英文资料较有效率。 虽然英文能力没有严格的分数要求,但一些研究单位可能会要求提供英文能力证明,或在面试时进行英语测验。 基本上,能够快速地从英文文件中找到重点,或理解英语影片的内容就已足够。
核心能力二:逻辑分析能力
研究员是个有智商门槛的工作。 政府单位每天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非常繁杂,当面对问题时,他们很容易慌了手脚,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候就需要你能够有效地拆解问题,例如需要了解长官、委员真正关心的 是什么,以及如何搜集必要的资料和获取资源,最后还需要清晰地向对方说明解决方案。 同样地,当面对新议题时,能够迅速理解并将其转化为可以提供给客户的服务也很重要,这往往需要在规范内容的细节中进行推敲。 这种逻辑分析的能力通常可以在商学院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也可以通过参与课程、专案报告来积累。
核心能力三:跨界能力
以前在产业还没有那么复杂的时候,研究员确实可以从一而终,一辈子只研究一个主题或产业。 永续议题横跨各领域,因此很难只专注在特定领域,我个人就从环境经济学、新材料、循环经济、碳管理一路到绿色供应链管理,这一路走来就是要靠调度各种资源 来解决问题,像讨论公司买绿电,不能只关注再生能源,也要关注碳相关议题,了解公司是否有其他减碳技术能取得碳权,为专案提高附加价值,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研究员生涯潜力评估
关于研究员的职缺,比较难直接搜寻绿色、永续相关的关键字就找得到,因为研究员的工作内容描述经常看不出跟绿色、永续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是强相关,因此,你 可从自身专业领域相关的研究单位入手,看看他们最近开了哪些职缺。
研究员通常需要具备硕士以上的学历,因此起薪会比大学毕业高,一般从45,000元起。 如果你不是硕士,你可以应征一些仅要求大学学历如研究助理的职缺,这些职位的起薪通常较硕士学历者低,月薪可能会少3,000~6,000元。
研究员的升迁路径各家不同,参考工研院的路径,大概是副研究员、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正研究员、资深正研究员,除了在专业部分累积年资外,也可以往管理职的方向发展,例如担任研究室 或部门主管等,当然所需负责的工作就会与研究员较为不同,比较多管理工作。
研究单位的薪水可能没办法比得上企业的研发部门,但在研究单位碰到的专业领域会更加广阔与深入,也可快速理解不同产业。 当然,你也可以在研究单位认识业界老板,转换跑道到企业,不过根据绿学院多年的观察,许多研究员还是习惯待在研究单位,因为雇主或客户可能随时间改变,但自己永远是自己的老板 。 现在国家正在全力迈向绿色转型,我们预估市场将提供超过1,200个研究员的工作机会,是否感到有点心动呢!
研究员工作内容
Research Fellow Job Description
工作内容与职责范围
- 执行政府专案与企业委托的研究计画,负责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等特定领域的研究,包含搜集资料、建立分析模型、提出顾问建议等工作
- 进行产业辅导,协助产业导入各类解决方案
- (若为技术类的研究单位则延伸至)进行企业委托计画,针对企业痛点修正技术开发方向,包括减碳技术、负碳技术、碳管理系统及工具、能源管理系统及工具等
- 举办政策或技术等研究成果的推广活动,包括公听会、说明会、成果发表会、研讨会、培训等
- 撰写与研究计画相关的各类材料,包括演讲稿、访问稿、质询稿及简报,以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见解
学历
硕博士,若为研究助理可为学士
科系
经济、管理、环工、化学、电机、应用数学相关,视该研究单位的业务重点而定
语文条件
英文 -- 听/中等、说/中等、读/中等、写/中等
工作经验
1.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多种专案管理经验
工作技能
1. 必须具备有效安排和管理多项任务与资源
2. 快速阅读及分析文献,确保引用及参考资料的准确性
3. 简报要能够清晰地呈现问题、策略规划、解决方法
4. 强大的学习能力
5. 跨产业沟通及协调能力
软体工具技能要求
1. Microsoft Office
2. 统计分析软体或科学工程软体
人格特质
1. 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保持开放态度接受并尝试,并且积极寻找学习的机会
2. 保持客观,不受个人偏见或情感左右
3. 愿意聆听他人的意见,沟通时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4. 主动积极、工作有效率、可靠有责任感
5. 细心
额外加分条件/优先条件:
1. 具与政府单位协作的专案经验尤佳
2. 跨产业的实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