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中和,跟净零排放有何关系?专家分析市场掌握商机

什么是碳中和,跟净零排放有何关系?专家分析市场掌握商机


      最近常常看到「XX企业宣布碳中和目标」的新闻,媒体闻风而至,甚至还发明出股市新名词「碳中和概念股」,这里面感觉有很多股票可以买,有满满的商机!

       但是「碳中和」是什么?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跟著碳中和联袂出席的「净零排放」又是什么?做了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

碳中和是什么?   

        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把排放到大气中的「人为额外」碳排放量透过植树或工程技术移除,或运用碳交易等方式取得碳权来抵换,达到正负相抵,名义上不制造额外的碳。   

净零排放是什么?

        碳中和只著重于二氧化碳的平衡,这还算是简单的,净零排放则走得更远,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以及三氟化氮(NF3)等所有目前被归出来的温室气体,得把排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全部移除,而非使用碳交易取得碳权抵换,名义上不制造额外的温室气体,才是净零排放。

为什么需要碳中和、净零排放?

       减碳和防疫一样,在台湾排的碳,会影响全球;全球排的碳,也会影响台湾,因此碳中和、净零排放不是为了爱地球,是为了集体控制风险,确保你我能继续过著有尊严的快活日子。

 

碳中和

(图一)气候变迁刻不容缓,我们是关键的一代
图片来源:Unsplash

      现在的日子一点也不快活。地球就像人体一样需要温溼度调节,大气中本来就存在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会阻挡、吸收从地球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热(红外线),帮助地球维持恒温,原本的调节系统运行得很不错。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化石燃料(如煤、油、天然气)主宰了我们能源的产出,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飘散至空气中,这个调节系统就像是被盖了一条大棉被,无法吸湿排汗,循环系统出问题,人会出问题,地球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地球出问题,倒楣的不是地球,而是我们人类,还有倒楣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各种生物。

全球碳中和、净零排放现况

       在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中,设定本世纪末平均升温不超过2℃的全球环境目标;但是根据各种国际智库的预估,不久后大气增温幅度就要超过2℃了!因此各国必须在2050年前达成净零排放,否则光是经济损失,对于各国都会是严重的打击。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2个国家以立法方式宣告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净零排放,另有超过一百个国家正在讨论净零排放的规划(注一)。2050年是大部分国家设定的目标年,也有若干欧洲国家设定更早的时间点,譬如瑞典设定在2045年,芬兰设定在2035年。

       到这里我们看到国家层级的碳中和,而其实碳中和从下而上,可以有个人层级的碳中和、企业层级的碳中和、国家层级的碳中和,同理也有个人层级的净零排放、企业层级的净零排放、国家层级的净零排放。

企业碳中和三步骤:减碳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不要以为我们可以轻松做环保就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是要花钱的!产生碳排放有多重管道,每个国家因应减碳采取的策略,都会彼此影响,减碳和政策效果的评估,不仅是跨区域,也是跨领域的议题。因此,我们现在谈的,多为企业与国家层级的碳中和。减碳会影响现有的许多公共设施与政策、生活习惯的设定,这并不会让你很舒服。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买绿电追求碳中和,你可能以为买绿电就碳中和了,但是其实买绿电充其量只是减碳初级班,碳中和比买绿电还要复杂,算是减碳中级班。净零排放则是减碳高级班,挑战更高。

第一步:组织碳盘查

        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先从减少碳排放开始。太阳能等绿电产生的碳排放很低、甚至是零,所以可以称为零碳,买绿电凭证、工厂使用100%绿电,是抵你「用电产生」的碳排放,但是公司的营业及生产活动相当复杂,其他来源的排放,必须搭配负碳技术和其他政策工具来达成碳中和。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排放计算的三个认定范畴(注二):

范畴一:工厂生产的直接碳排放,来源包括制程使用气体、紧急发电机、公务车辆使用燃料,或其他活动所产生之逸散性排放源。

范畴二:外购输入能源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包含电力、蒸气、加热等。所谓买绿电凭证、工厂使用100%绿电,就是说你跟台电买了多少度电,再买相同度数的绿电,就可以宣称100%绿电,抵扣「用电产生」的碳排放。如果以为用绿电就零碳排,你可能会用了更多的电,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反而对环境没有帮助。

范畴三:其他间接碳排放,包含供应商生产与运输、废弃物处理以及员工通勤与差旅等,你买的绿电自然也没有抵扣这部分的碳排放,但若企业要宣告碳中和,这块也得处理。

第二步:各种减碳行动

        企业可以进行的减碳行动有很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展开谈。

第三步:使用抵换或负碳技术

        抵换属于减碳政策工具的一种,而负碳技术以全球范围和规模来看尚未普及,因此我们再等一些时间,再展开谈。

碳中和的本质是竞争,一场全球规模的博弈,领先者将能制定游戏规则

       在台湾,大家已经习惯什么事都听国际品牌商发落,连做个碳中和,都要拿欧美国家来施压。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其实新的政策与公共设施、生活方式,就是新的商机,比尔.盖兹在他的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结合科技与商业的奇蹟,全面启动净零碳新经济》一开始就提到,他是来说明达到2050碳中和有多少机会,而不是多少障碍的。能源是减碳任务的关键,这其中就包括了洁净能源、高效率电厂、储能、氢能源、核能、碳捕集及封存、零碳交通、车辆电动化、铁路系统重建、建筑节能等。

       碳中和目标事实上就是代表著重新设定人类社会的目标,因此食衣住行育乐无所不包,且需要务实的商业模式,将消费习惯转换为低碳模式。只要谁的技术领先、谁的产品能快速普及、谁的碳金融市场最快建立,谁就拥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减碳已经超越了环保爱地球的层次,绿色产业、产业绿化的发展将是一场全球规模的博弈。这是千年一遇的大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在新一轮的游戏规则中,取得游戏规则制定权。绿学院不是很爱说「眼界,决定企业的世界」吗,我们再加一句,眼界不只决定企业的世界,它还会决定你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可以帮助你脱离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识或资讯,片面解读碳中和,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邀请你注册登入成为绿学院用户,绿色产业最前沿的趋势、商机、人脉、资金一键抵达,也欢迎参加产业小聚,认识更多A咖!

(注一)https://eciu.net/netzerotracker

(注二)为了方便理解,这里还是依循ISO 14064-1:2006中的「组织边界」所界定的排放面向(范畴一、范畴二、范畴三)来说明。在新版的ISO 14064-1:2018里,将原本的组织边界改为「报告边界」,并将排放重新汇整为六个类别,分别是(a)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移除量(原范畴一);(b)来自输入能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原范畴二);(c)来自运输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d)来自组织使用产品的间接排放;(e)来自使用组织产品有关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f)来自其他来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后四种类别为原来范畴三排放的细化。

替你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跟此名词有关的全系列专栏文章,保证立刻提升功力

重磅!预言台湾将宣布碳中和目标

2020年初疫情造成全球许多地方封城与停工,碳排放一定也下降了,气候变迁的压力不是应该缓和一些了吗?为何各国还要相继宣告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碳中和呢? 虽然去年全球碳排放因疫情一般预计下降了约7%,但影响全球地表均温真实的指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去年(2020)创下历史新高418 ppm...

2021/04/06
买绿电不就碳中和了吗,企业最近在紧张什么?

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把排放到大气中的「人为额外」,碳排放量透过植树或工程技术移除,而绿电只能抵「用电产生」的碳排放,公司的营业及生产活动相当复杂,必须搭配负碳技术和其他政策工具来达成碳中和。

2021/06/21
三年前他预言储能商机落点,今提出最大胆的净零排放国家战略

碳中和的本质是竞争,一场全球规模的博弈,领先者将能制定游戏规则,未来的国家如果没有实力坐上掌握底层技术的大国餐桌,你就只能被放在他的餐盘上

2022/06/20
碳盘查焦虑?企业净零排放路径规划必懂的关键字其实是「绿色溢价」

如何决定哪些产业应该优先净零排放? 国际上大家用「碳排放强度」和「减碳难度」分析并设定减碳的优先顺序,但设定产业减碳优先顺序应该要有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要考虑减碳难度,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个重要的方法—绿色溢价(green premium)。绿色溢价是什么?一种分析减碳难度的方法,翻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为了减碳,要多花多少钱

2022/07/04

知识服务

No.183为什么说储能没救了,大家都还在培养储能专案经理?
2024-05-21 股神巴菲特说,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聪明的人懂得逢低进场,才不会等到商机再次降临时,跟着大家一窝蜂,抢不到人才,做不了事。
【行内人心底话】比黄金还厉害的「黑金」绿电登台!
2024-05-27 再生能源中容量因数第二名属于废弃物发电,也就是烧垃圾,烧垃圾也衍生出空污议题,有无更好的解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