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掀起ESG浪潮,有的公司为了国际上供应链的要求得加入RE100,还得四处奔走买绿电;在欧盟宣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后,又得赶紧研究什么是碳费、碳权、碳中和。
上面这些事很相像,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看起来也很急迫,但似乎各自为政,以至于公司只好三头六臂,成立研究小组或部门,忙得团团转。公司不应该、也不可能做所有的事。那决策优先顺序应该是什么?
虽然名为ESG,但ESG包山包海,首先要解决的其实是碳管理的问题,这就带出两个疑问:碳管理是什么?谁负责管?
碳管理是什么?
碳管理是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系列行为和策略。透过这些行为和策略,能够帮助国家、企业或个人实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的目标。我们今天聚焦介绍国家层级和企业层级的碳管理。
国家碳管理的四种政策工具
一个国家可以用的碳管理政策工具,一般来说主要有四种:减量目标、总量管制排放交易、效能标准、碳费或碳税,
政策工具一:减量目标
「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须较基准年(2005年)降低50%以上」,这就是总体减量目标。就像是公司的业绩目标一样,当订好全公司一年的业绩目标,之后就会分配给不同的事业部认领。
政策工具二:总量管制排放交易
简称碳交易。在这个机制之下,当你设定了减量目标,就可以把允许排放量当做一种筹码(碳权)发放给受管制者;以这些碳权做为标的,可以进行碳交易。
政策工具三:效能标准
在实务上可以对以下几种形式进行限制,比如:每单位产品的排放量、车辆每公里行驶的排放量等;各部门可透过此工具来限制生产或消费行为的碳排放,以达到排放减量的效果。
政策工具四:碳费或碳税
碳的环境税费(levy)是实务上用以实现「碳定价」的一种方式,其目标在于将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成本予以内部化、变成公司帐单,促使利害关系人进行决策时能够将排碳的成本纳入考量,进而减少排放量。
当国家做好碳管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碳管理,这两者有连动关系。
企业碳管理的三个必修学分
企业做碳管理工作项目展开超过百项,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要进行组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接着针对排放热点设定减碳目标及承诺,制定并实施减碳计画,这都是碳管理的工作。透过PDCA的方式不停调整并优化,最后就可以达成低碳转型。
国际间为了沟通碳管理,大家要有共同的语言,使用多项ISO标准,ISO 14064是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碳管理标准,旨在协助企业量测、报告和验证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该标准由三部分组成,包含ISO 14064-1组织层级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之量化及报告附指引之规范;ISO 14064-2计画层级温室气体排放减量或移除增量之量化、监督及报告附指引之规范;ISO 14064-3温室气体声明之确证与查证附指引之规范等,此系列标准是作为碳盘查与查证方法的依据。
完成ISO 14064之后,因应公司需求,会进入计算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这两者都会让公司更熟悉碳管理世界的语言。
学分二:学习评估各种减碳技术或负碳技术
盘查完后就可以规划减碳计画,通常从排放热点开始进行。公司会发现市面上有很多减碳技术,但负碳技术却很少,这时就要学习评估各种技术,以及规划导入哪些技术对公司最有利。
学分三:学习评估各种抵换方式
受限于当前技术,企业很难透过减碳行动达到碳中和,因此多会评估是否要申请碳权或购买碳权来达到碳中和。碳权的申请牵涉很多专业,购买碳权则有相当多的风险,因此公司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评估各种方案,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可以帮助你脱离一知半解,不再靠着吸收碎片化的知识或资讯,片面解读碳足迹。邀请你注册或登入成为绿学院用户,绿色产业最前沿的趋势、商机、人脉、资金一键抵达,也欢迎参加产业小聚,认识更多A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