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房屋增值潛力看好!

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房屋增值潛力看好!


  前兩個月因為疫情大家宅在家時間多了,白天冷氣用電量也隨之增長,不少人收到電費後晴天霹靂,明顯感受到溫室效應造成的生存壓力。

  隨著國際淨零排放的壓力,以及歐美碳關稅號角響起,我國政府繼《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後,也趕著提出修正草案,積極研擬臺灣淨零排放計畫,我協助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制定的「近零能建築政策」也即將上路。

誤會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王不是工業、運輸而是它?

  根據我長年輔佐政府推動建築節能政策,以及建立建材碳排資料庫、建築碳足跡評估法的經驗,我敢說建築要達到碳中和是非常嚴峻的挑戰。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0年的UNEP報告指出,2019年建築耗能佔了全球總耗能35%,溫室氣體排放更高達總量的38%,甚至高於工業部門和運輸的總排放量。因此降低建築產業的碳排與耗能,是達成淨零排放必經之路。


(圖一)2019 年建築部門占全球能源消費及碳排放比例
資料來源:UNEP(2020)

邁向淨零排放,建築耗能怎麼計算?

  然而,建築碳排、耗能怎麼計算?辦公室空調、廠房裡的生產機具、屋頂加裝的太陽能板,這些設備的碳排或耗能,是否也要列入?打開綠建築研究報告,思緒卻被近零能建築、淨零能建築、超低耗能建築、零碳建築、碳中和建築等五花八門的名詞帶到雲深不知處。

  為了幫助大家釐清自己在這張零碳路徑的差異,我收集了目前流行於市與「零能建築」、「零排放建築」相關的專有名詞,並列出通用的定義,大家可以從下表中理解這些相近的名詞,在定義與計算的基礎上,還是有些差異。

零排放建築
ZEB
Zero Emission Building
生命週期零排放(零溫室氣體排放建築)
Life-Cycle Zero GHG-emission Buildings
「碳排」是指單一CO2氣體排放,「排放」是指更廣泛的CO2、CO、SO2、CH4等所有溫室氣體GHG之排放

所謂「零排放」通常指建築軀體建材與使用能源兩部分合計之CO2、GHG之零排放。所謂「生命週期零排放」則是「零排放」之範疇再加上運輸、施工、拆除、廢棄物處理等範疇的零排放。零碳排、零排放、生命週期零排放依序是一階比一階更周延、高調的環境衝擊評估
零排放(零溫室氣體排放)建築物
Zero GHG-emission Buildings
生命週期零碳排建築
Life-Cycle Zero Carbon-emission Building
零碳排建築或碳中和建築
Zero Carbon-emission Building or Carbon Neutral Building
零能建築
ZEB
Zero Energy Building
產能建築
Positive Energy Building
建築物全年生產能源大於其於消耗能
淨零一次能源建築
Net Zero Source Energy Building
考慮一次能源能耗(包括電力、熱力系統的損失)的條件下,建築全年可再生能源產能等於或大於全年用能
基地內淨零能建築
Net Zero Site Energy
以現地計算範疇內,全年生產能源至少等於使用能源的建築物
基地外淨零能建築
Net Off-site Zero Energy Building
納入基地外購綠能計算範疇,全年生產能源至少等於使用能源的建築物。
淨相當零能建築
Net Zero Energy Equivalent Building
零能建築或淨零建築
Zero Energy Building or Net Zero Building
無特別界定基地內外、能源範疇,全年生產能源至少等於使用能源的建築物
近零能建築
NZEB
準淨零能建築
Net Zero Energy Ready Building
基地內具有再生能源設施,且比一般節能建築更高能效之節能建築物
近零能建築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超低耗能建築
ULEB
超低耗能建築
Ultra-low Energy Building
能效高於一般節能建築之節能建築物
被動式房屋或被動式建築
Passive House or Building
盡量以建築結構設計節能的超低耗能建築,以住宅為主流

(表一)各種零耗能、零碳相關的建築名詞內涵整理
資料來源:林憲德

       儘管這些專有名詞令人頭昏眼花,且常常被張冠李戴,但其實這些新名詞是由NZEB近零能、ZEB零能兩大類別再細化延伸,因此接下來我會帶大家理解NZEB、ZEB在概念或是政策上的差異,幫助大家理解當今全球推動建築節能減碳的浪潮。

「近零」與「零」的距離

  從全球之發展時序來看,乃是NZEB (圖二)首先起源於歐盟,接著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則改換更鮮明的ZEB旗幟以發展其零能路徑。但目前大部分的亞洲國家如臺灣、日本、中國大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則還是沿用較保守的NZEB為政策,踏實地迎向零能建築的潮流。

  然而我認為,儘管NZEB、ZEB的口號不同,但除了法令的強制度,在政策與執行方法上卻無兩樣。歐洲建築能效法令EPBD要求歐盟會員國「盡其所能」將建築耗能降至很低的水準,再「盡其所能」導入再生能源量以達接近零能之水準而已,其中再生能源並無強制規定,只是「盡其所能」各自解讀,量力而為了。


(圖二)歐盟NZEB的概念
資料來源:European Union 2015

  以美國、加拿大為主的ZEB (圖三)宣告,建築必須先以「高能效」設計縮減其能源需求,再以「綠能」來達成零能之境界。ZEB雖可強化建築節能法令,強制要求建商提出高於當前建築的能效設計,但法令須顧及現實考量,難以一次到位。若希望2030後的新建築能實踐近零能建築,仍須借重政府或民間環保機構以自願性、宣示性行動,要求建商、建築設計師,積極超越節能法令規範,設計更低耗能的建築。

  ZEB雖然以「建築基地內生產綠能大於建築使用能源」為口號,但綠能科技是獨立於建築外的技術與投資,在建築行政上還是以建築的高能效設計為焦點。


(圖三)北美ZEB的概念
資料來源:Cortese A., Lyles M., 2020

我國即將上路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住宅類建築必須節能至少40%,非住宅類建築則要達到50%的節能水準

  為了因應我國政策之需,我協助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採用歐盟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目前研擬的近零能建築政策,是以我國綠建築制度啟動之2000年為近零能建築之計算原點。建築物想要獲得綠建築標章,必須達到20%的節能水準;想要獲得近零能建築認證,住宅類建築必須節能至少40%,非住宅類建築則要達到50%的節能水準。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同時仿效歐盟EN 15217(2007)標準,設立1~7等級的建築能效標示。此外還有「1+」,作為近零能建築NZEB的標示。評估時會先算出建築物平面的「耗能密度(EUI)」介於哪一尺度,接著依建築物的節能技術計算出能效得分,綠建築的最低標準為50分,想獲得近零能建築認證,得分必須達90以上。

  經過評分計算後,就可得知建築能效層級,我們將標示分為新建建築(圖四)與既有建築(圖五)。從「新建建築之能效標示」可得知建築完工時的節能效率,但效能評估只採用理論模擬,不需驗證實際耗能數據,目的是讓建管單位管理新建築的節能設計效率。「既有建築之能效標示」則公告了實際節能效率。在計算上必須綜合建築外殼、能源設備、使用行為、營運管理等因素,並統計實際耗電量,這些數據也有助於政府未來管理、改善舊建築的耗能。


(圖四)即將上路的「新建建築的建築能效標示」證書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圖五)即將上路的「既有建築的建築能效標示」證書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能效升1級,房價增加4.3%

  自從家電產品的「能源效率分級標示」上路後,不少民眾願意多花錢購買有節能標章的冷氣、冰箱等家電,除了環保的理由,長遠來看省下的電費甚至高過產品的金額。待建築能效標示上路後,我相信透過消費者的力量,將可帶動建築節能市場發展。

  歐盟2013年出版的一份報告(European Commission 2013),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的房價增幅。奧地利房價平均增加8%,租金增加了4.4%;比利時的房價提升了2.9-4.3%,租金也增加了1.5-3.2%;在法國的Marseille、Lille區的獨立住宅,能效每提升一級,房價增加4.3%、租金增加3.2%。

  預計2022年起,綠建築標示評估與認證將分階段啟動,我衷心盼望新制度可加速提高新舊建築的效能,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讓我國也能儘速提出2050年的碳中和承諾。

(封面來源: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 官網)

知識服務

No.199 綠學院作東!儲能業和保險業大和解
2024-12-09 每次在《電力交易專案經理即戰力實務班》課堂討論儲能案場投融資時,保險永遠是最熱門的話題。儲能專案經理覺得保險公司過於保守,明明電池照正確程序維運很安全、根本不會沒事燒起來,但保險公司聽到儲能就避之唯恐不及,這個也不能保、那個只理賠一半。偏偏沒有保險,儲能案場就很難取得銀行融資,沒錢專案也推進不了,於是專案經理只能眼睜睜看著保險費兩年漲十倍,根本漫天要價啊!
No.193 綠學院 X 資誠PwC中小企業碳中和工具包:碳盤查體驗會
2024-11-08 你已經做了碳盤查,但一直缺少一個真正好用的工具來協助嗎?或許你也曾嘗試與碳盤查軟體公司談方案,但無法談到理想價格,這些問題很困擾吧?   其實,轉換碳盤查軟體的成本,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高。暨去年(2023)我們和商周啟動了碳盤查與規劃碳中和路徑圖線上影音課程後,綠學院準備推出一系列的中小企業和永續顧問兩相宜的碳中和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