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目前對於碳足跡的揭露及要求越來越嚴格,許許多多的工具例如碳揭露、碳盤查、碳標籤、碳交易,都想要讓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築部門是僅次於能源部門的第二大碳排來源,自然需要一套專業的碳足跡評估方法。我國的成功大學有一套獨步全球的建材碳排資料庫與建築碳足跡評估方法,內有超過10,000種建材的碳足跡資料庫,可以協助建立建築碳足跡認證制度。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建築碳足跡。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邀請你註冊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

替你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好跟此名詞有關的全系列專欄文章,保證立刻提升功力

  • 打開建築碳足跡潘朵拉的盒子

    我在2013年獲得科技部「小產學聯盟計畫」支持成立了低碳建築聯盟LCBA(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希望能建立建築物碳足跡的認證制度,同時建構「低碳建築產業平台」以推展台灣的低碳建築產業鏈,這不是口號,而是真心誠實執行,今年五月份即將展開的「LCBA-AAP碳足跡評培訓班」,找到建築節能減碳的熱點,訴之有效的建築環保行動。

    2018/03/12
  • 不要再鬼扯了!SRC建築比較安全耐震又環保?

    建築是一個牽涉到人的複雜工程,設計可以很豐滿,工程執行卻可以很骨感,這其中可以影響品質的方式有千百種,不是你上網爬個文,看什麼是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簡稱RC建築)、鋼結構建築物(簡稱SS建築)、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簡稱SRC建築)的科普文章,就可以判斷出來的。

    2020/12/21
  • 吹冷氣一小時、追劇一小時的碳排竟然比建築本身還高?

    在臺灣,一棟樓層4層的RC住宅,建築使用階段碳排占比63%;樓層10層的RC商辦,高達86%。而建材在生產運輸、營造施工階段的碳排,僅占23%。 建築使用階段的碳排是什麼意思?就是使用者在其中的日常耗能、耗電量。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造成建築碳排真正的兇手,是住在建築裡的你我他。

    2020/12/28
  • 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房屋增值潛力看好!

    建築能效分級制度即將上路,想要獲得近零能建築認證,住宅類建築必須節能至少40%,非住宅類建築則要達到50%的節能水準,根據資料顯示,能效每升1級,房價將可增加...

    2021/09/13

知識服務

業界共享工具包:光儲PV+ESS投報財務模型
2023-12-01 單純計算太陽能投資報酬率很簡單,業界有各種版本的財務模型,但是你可曾看過業界流通任何光儲PV+ESS的財務模型?
綠學院與商周、中租控股合作獻禮 - 組織碳盤查續篇和產品碳足跡
中租控股與商周合作開設第二堂「中堅實力ESG共學圈」線上工作坊,跟著中租控股一起了解企業碳盤查續篇和產品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