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看到綠學院在談水泥業挖山的文章在網路上被罵翻,我看懂了其內心戲,故意打了通電話給綠學院的Julia,問他:「綠學院之前的文章都很不錯,即使支持太陽能也可以理解,但怎麼現在竟然支持挖山呢?」
大概已經接到太多抗議電話,他一反平時的熱情,冷冷地回我:「如果不挖山,地球上還有什麼材料足夠支持幾十億人蓋房子、造橋鋪路呢?難不成高樓大廈、集合住宅都用木材蓋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反問,為了要更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我決定這次不用我寫文章慣用的人文關懷語法,我將以一個消失中的木業經營者的角度,開始一系列「木業環保流言終結者」文章,破解我們內心深處對砍樹的擔憂、各種關於木材使用的環保流言,為你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以技術、政策、市場為支點,助攻想要心口合一的人、找尋機會的創業者與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並提出我們對於本土木業復甦的全局思維。
反對砍樹,就跟反對挖山、反對使用塑膠一樣,都是假掰的文青行為
其實綠學院很有勇氣,作為支持綠色企業、綠色產業的投資人,敢毀人三觀,提出「山是可以挖的」這種觀點,能理解的讀者就已經比尋常人的思考深了一層,既然如此,我便再向你提出挑戰:「山都可以挖了,難道樹木不能砍嗎?」
「大哥,挖山已經是不得已,我還得支持砍樹?你知道每一年我們損失幾個亞馬遜雨林大小的森林嗎?我不過是看個文章,你有必要這樣折騰人嗎?」你的小宇宙爆炸了!
確實,我們時常看到新聞說「雨林消失!一分鐘有兩座足球場大小的雨林被燒毀」,直覺就是不砍樹就是救地球。
於是一個最假掰的文青行為就發生了。
我們每天用著衛生紙、紙張、紙杯、紙袋、紙餐盒,我們喜歡木材溫潤的質地,拿著木筷吃飯,使用木製家具,喜愛木材裝潢、木構建築。假日的時候我們喜歡走進森林,走在木棧道上呼吸新鮮空氣。甚至我們到日本,會特地去看古都裡的木造寺廟,走進百年木造的空間,聞著怡人的木質香氣。
然後我們反對砍伐森林。
這絕對超越去年綠學院文章排行榜第一的《5個假掰文青減塑行為,你中了幾個?》,進入假掰的最高層次。
每個人對於天然林和人工林都有自己的主觀看法,要求「一棵樹都不能砍」看起來最為安全,且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但實際上癱瘓了所有事情
其實這是因為我想要講的樹,跟你心中所想的樹,不是同一種。你心中想的,是應該被保護自然放置的生態系,也就是天然林;我講的,是為生產生活資源目的進行砍伐更新的生態系,也就是人工林。
天然林和人工林要共存共榮、互濟共生的理想人人都會講,但是要落實到執行層面就非常困難。因為什麼地方算天然林,什麼地方算人工林,即使主管機關都已經訂好了標準,每個人都還是有自己的主觀看法。森林守護者往往將人工林的木材資源利用看成砍伐行為,或是錯把以前的人工林(例如日據時代大量種植的針葉樹人工林)當成自然林一味保護,禁止任何砍伐,追求一個心中的烏托邦。
但是我們還是要用木材啊,天然林不給砍合情合理,但連人工林也不讓砍,還要用環評卡關,那怎麼辦呢?
於是出現一個更假掰的文青想法,既然要用木材,進口就好了,何必砍自己的森林?
可惜的是,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這是一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邏輯,損失的是本土森林的永續發展,還有本土木業發展的可能性。
森林林地的利用是有區分的,他們分為自然保護區、國土保安區、森林育樂區、林木經營區。林木經營區內的人造林當然應該好好使用,其它木材輸出國家如加拿大、美國、日本、歐盟等也都是這樣使用,這些國家有計畫地大量砍伐與種植森林,也因為大量使用,這些國家對於人工林的永續經營與其生態環境更為重視,木材的來源符合FSC或PEFC等友善森林認證,產銷到全世界,替國家賺更多的錢回來。
而且和塑膠、水泥使用礦物資源、石化資源不同,樹木本身具有再生能力,砍了送出去賣了,回頭再種又可以再長,長了又可以再繼續賣,還有什麼比這種生意更循環經濟的呢。
此外,什麼氣候環境就該種適合其生長環境的樹木,若能把之前大量種植的針葉樹人工林進行砍伐,再種下適合亞熱帶氣候環境的樹木,對我們的下一代與森林資源的利用反而更有益。
別誤會,我們並不是因此就贊成你去燒亞馬遜雨林。我們挑戰的,是不要在完全搞不清楚背後的原理之前,就決定樹木不能砍。樹木不僅可以砍,而且應該砍得生生不息,砍出一個欣欣向榮的木業,支持更多人可以投入永續森林管理這塊領域。
(封面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