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泉源,我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一天至少需要喝幾千cc的水 ,不然身體會因缺乏水分,而無法排毒或代謝不良 ⋯⋯」
但是,當你問及是不是真的口渴,往往答案並不是口渴,而是覺得一定要補充水份。
身體是大循環系統,整體運作環環相扣,所以,最好由氣血循環與身心平衡來看待我們的身體運作。
有人主張一年四季飲食需視季節而變化其飲食內容,大體是來說是需要的,但往往很多人可能一年四季都需要補,一年四季都不適合吃冰,一年四季對身體向來怕冷的人而言幾乎只有冬季,反之,有人只有夏季。如果是這樣,絕對不會所有的通則都適合每一個人。
請不要總喜歡對號入座,覺得大家都這麼說一定沒錯,總覺得專家的話就是保證,最重要是每個人都需要多了解自己,從了解中實踐適合自己的飲食生活。
比方說,你工作繁忙、應酬又多,經常晚睡,這樣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造成脾胃失調、陰虛陽亢,很容易口乾舌燥。一般會從結果來談,就是因為水喝不夠,所以口渴,反而不會從原因下手,去調整生活作息。
更勝者,現代很多人是高度用腦工作者,容易逆氣,而引起腸胃機能不張的問題,諸如:消化不良、反胃、胃食道逆流等現象。這樣會尤其喜歡喝冰冷飲,一旦喝了冰冷飲就覺得人舒服許多,這是因為用腦過多,反而容易引起腦部缺氧,喝冰冷飲可以緩解這狀況。所以,很容易越來越依賴這種方式,然而,這便時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的開始,千萬不要忽略累積的反撲力道。
我們可以善用水、運用冰冷飲,但前提在了解自己,不要因為害怕跟別人的喝水習慣不一樣,或擔心不這麼做會不健康,就照做。如果能保持好好吃飯、休息與運動,就能更加了解身體的「平衡之道」,不會只抓住一個「多喝水」的概念來養生,這似乎不能帶給你不好好吃飯、不好好休息、不好好運動,只要有做到目前坊間提到的一些吃什麼好、喝什麼好,就等於你有做這些就好。
你可能會擔心如果都不喝水,細胞不就渴死了嗎?你擔心得太多了!關於水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兩方面,一則來自大自然的給予,比如說雨水、冰雪,另一方面則來自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方式及習慣,例如:游泳、泡澡、淋浴、洗衣、煮飯等等。當我們置身於大自然中,空氣裡即蘊含著水氣、冷天的室內亦容易讓人覺得又濕又冷,而我們平日所攝取的食物,如蔬果亦多含水份。善待自己,愛惜自己,時間的運用,千萬不要捨棄好好吃飯、休息與接近大自然。自己一定可以重新調整生活步調,重新開始,絕對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