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電動車普及,充電樁絕對是最關鍵的要角,沒有之一。然而電動車是個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的特色就是人人都想趁機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後果就是遊戲規則亂成一團,誰都普及不起來。
臺灣電動車充電樁建置的兩大困境
臺灣市場小,加上地小人稠,發電廠或輸電線路都建設困難,更不要說給電動車車主使用的充電樁了。外部條件已經這麼難,充電樁還給自己添麻煩,造成兩大困境:
困境一:充電樁的規格混亂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充電連接器的規格,光是充電連接器就有數種版本包含:美國SAE的J1772(CCS1/Type1)、國際電工協會的IEC 62196(CCS2/Type2)、日本的CHAdeMO、中國大陸的GB/T以及Tesla推行的TPC。
目前台灣比較常見的是J1772以及TPC,主要是因現行國內九成掛牌的電動車以特斯拉為主,雖然目前透過轉接器連結J1772使用沒有太大問題,但未來車款種類攀升,政府作為基礎建設的提供者,明確訂出國內推行的充電連接器的種類有其必要,才能讓車商或是系統商做產品規劃時能有所依循。
(圖一)主流充電連接器種類
資料來源:路透社
規格的困境還不只是充電連接器,充電分級也需要標準化,因為這牽涉到消費者的恐懼心理。不同的充電方式,對應的等待時間和續航里程有很大的區別,但消費者無法從設備外觀上了解真正的供電電流有多大,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該要明確地區分充電樁的等級。
充電分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影響停車位的翻桌率。在電動車的世界,充電停車跟一般停車不應混為一談,超出的時間應額外收取滯留費,藉此提升充電樁的翻桌率。此外,依2022年11月三讀通過《停車場法》第27條之1及第32條修正案,規範公共停車場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同時規定不得佔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以防電動車充電車位被汽油車佔據。
困境二:充電樁的安裝困難重重
若想在社區原本的停車格上安裝充電樁,鄰居們可能都會和你翻臉,為什麼呢?一般會在家裡設置的充電樁屬於專用充電,也不過就是落在220V/32A~72A這個充電規格。220V你家的冷氣機現在正在用,電壓當然不是個問題;一台吹風機大概10A,32A~72A大概等於3~7台吹風機加起來需要的電流大小,想想你社區的健身房或游泳池那一排吹風機不就是這樣,你的鄰居幹嘛需要翻臉呢?
這是因為,社區健身房或游泳池的用電是設計階段就規劃好的,但你家當初設計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家裡會多出這台吃電怪獸!
安裝充電樁時配線勢必會經過公共空間,這往往就需要徵得全體住戶的同意,小則面對管委會,大則上到區權會,那你要解決的主要是人的問題。
當一個社區內有多個家庭都要安裝充電樁時,就會發生過載跳脫狀況,影響整個社區的用電安全與穩定。所以這時要請電機技師重新計算一下社區變壓器、相關供電線路及開關設備容量是否足夠。
目前比較常用的解決方案是社區另外為充電樁找一個設置相關供電設備的空間,然後申請專用饋線,也就是向台電提出申請增加供電容量。
建置充電樁看不見的天花板,正靠著前仆後繼的30,000位車主努力打破,我們感謝這群用「綠色採購」決策推動時代前進的車主,他們才是真正推動臺灣電動車發展的一群人!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充電樁。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邀請你註冊或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