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像中林木一家的美好生活

我想像中林木一家的美好生活


Shrine,Wood house,Handmade,Wood workshop,Green impact partners,Green impact academy,Green like we give a damn,CSR,GRI,Green job,Green collar,Green talent,Green business,Green hub,HR,Green economy,Green marketing,Green career,Incubator,Accelerator,Energy,Renewable,Green investment,Cradle to cradle,C2C,Biological cycle,Technical cycle,Circular economy

  

從古代民間開啟日常生活的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來,論排序,木材可以說是維持生活首先必須要備妥的物品。除了拿來當柴燒的基礎功能之外,我們也特別喜歡木材溫潤的質地,拿著木筷吃飯,使用木製家具,甚至我們到日本,會特地去看古都裡的木造寺廟,走進百年木造的空間,依然可以清晰聞到怡人的木質香氣,總會令人感到格外舒適而喜悅。

  這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可惜當我們回到國內,如果有人提到蓋木造建築,我們的現實觀感就會回神,顧慮於初期造價偏高,且維護保養不易,甚至與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屋相較之下有防火上的擔憂。然而,現今的木構技術,以及國際間對於木造建築的各項防災法規,都已經相當成熟完整。因此,也呈現出國內木構建築的總體環境,仍有加強推廣的空間。

  當然,這十年來,臺灣已經有少量的木構建築,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公共工程,如校園建築、宗教建築、車站、美術館、運動場,讓木工傳統技藝有機會透過實際構築,繼續傳承給下一代。這樣並不足夠,因為日本所以成就古都木造寺廟的風景,是因為有一個堅強的木業在背後支持,反觀國內,臺灣造林木的永續經營利用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目前國產木材的自給率據估算不到百分之一,所有的木材運用皆仰賴大量進口。在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邏輯下,損失的是臺灣本土木業發展的可能性。遠的不談,光是把大量材積的木材遠程運送到臺灣,產生的碳排放問題,就會造成環境的負擔,以現在世界進入「碳限制」的趨勢來看,每個國家都有減排的壓力,這是挺不利的。

  反之,若能有效地運用土地造林,即使是疏伐取得的木材,透過集成加工技術可以製造出優良的建築材料,就可以在地利用,創造產業價值。無論從木材的物性調整、製材技術、接合工法,擴大到木構建築的結構設計、與異材質接合的介面設計、組裝技術等發展,研究與實踐,回饋與突破,都可以支持更多人從事木材產業的綠色工作,也帶動永續林業的發展。而建築系所的設計實務上,讓學生在建築教育裡實際接觸木材,透過課堂教學與實務經驗的交叉供給,逐漸熟捻木材與應用,累積木構建築的知識與經驗,建立重視資源與環境永續的觀念,此時在他們心中不經意埋下的種子,未來也許會成為一顆守護土地的大樹。

  一株能產出良木的大樹,起碼要四、五十年以上的歲月。我希望用臺灣土地長出來的樹木,以臺灣優秀的木作匠師生產製造、組裝、建構,讓臺灣的森林資源與人才有機會透過實踐累積經驗,並展現木構建築的未來性。
 

註:本文由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3月號《德豐木業,林木一家》重新編寫而成

 

Knowledge

No.209 動力電池循環再利用業界共識營:以歐洲電動車充電站24/7全時綠電照明為例
2025-11-24 汰役電池能變黃金?歐洲電動車廠用循環電池打造24/7綠電充電站,兼顧ESG與IRR!台灣企業如何從「表後儲能」與「自建回收鏈」搶得新商機?
No.208 【新客加入共學圈買一送一】表後儲能消防法規全解讀!加贈與用電大戶交流媒合會
2025-10-22 表後儲能的消防規範,攸關客戶對風險管理的信心,是成案與否的一大關鍵。綠學院表後儲能產業共學圈的長期陪跑服務將在今年(2025)第四季推出表後儲能消防法規解讀交流會,讓你一次釐清消防法規進展,以及業界實務運作情況。不過因為消防法規還沒正式發布,為了不要讓你的生意停滯不前,只要你預購這場小聚,我們先在10月22日贈送你一場儲能公司與用電大戶交流的媒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