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坊間有關健康與養生叢書一直非常多,包含歐美、日韓、中國大陸、臺灣等作品,且一段日子就會出現一個概念引領風潮,幾乎大多數人都會一面倒向這個新概念,然後,有人會開始實踐,有人不實踐(而且又多了一個更能推翻來自四面八方親朋好友不斷建議及分享的養身法的理由)。就這樣周而復始,往返於防範的遊戲,難以接受各個養生法。
在我前期發表《沒有提陽的養身都是鬼扯!冬天的省錢省時養身法竟然是…》文章後,獲得許多人的認同,但也不乏批評者,尤其是長久以來已經非常習慣西方醫學體系的讀者,一聽「飯水分離」與「冬天少洗澡」這跟陰陽調和有關的養生法,就感到不可思議。
在過去的時代,因為醫藥不發達,貴為皇親國戚多有年少夭折的憾事,即使能活到老,其到老的年齡亦遠低於現代。中國歷史上,前後有四百多個皇帝,短命的多,長壽者少。第一長壽者是乾隆皇帝,壽高八十九歲;第二長壽者是梁武帝,享壽八十六歲;女皇武則天享年八十二歲,是為第三長壽者。
乾隆皇帝有一套養生秘訣,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出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其中,吐納肺腑與活動筋骨跟走向大自然、養成活動的習慣有關,十常四勿則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關,而適時進補是透過食療來修補及調和身心的好方法。
現代人的生活圈比以往擴大許多,不僅僅是中醫的智慧,還有西方醫學、營養學、各家養生觀念的注入,可以說我們每天都是浸潤在養生的環境裡。可是,視為與我無關者眾,已在實踐綜合式自我認知但非知其何以然者亦多,真正走向實踐但三心二意、容易動搖而常改變者不在少數,更有一群人單純、堅定某一養生方法,卻養生比不養生更破壞了身體的健康。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培養、照顧好自己的生命,換言之,就是「養身、養心、養靈」,好好關照愛護自己的整體生命,而非只是養「身」,使頭腦為這個身體想辦法健康,而追逐養生的方法,卻未必得到健康。
多年前,開始推廣「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時,便接觸到許多長期喝精力湯、多喝水的讀者。在聽聞飯水分離的飲食節奏及不渴不喝水的概念時,先是滿腦子問號,緊接著覺得好難,然後搬出主流思想,索性推翻這論點。但已然出問題的身體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周遭的親友因飯水分離有明顯改變亦是事實,因而姑且試之。
養生方法何其之多。吃蔬果好不好?我說沒問題,但你有多少能耐多吃蔬果?許多長期吃素的讀者,身體因而過於濕寒,而傷及臟腑,卻不知是蔬果所造成。喝精力湯好不好?也沒問題,但一定要一大早喝嗎?用所謂均衡飲食的精力湯展開每一天,有些人的身體可持續此養生法數年,有人數個月,有人可能一天,身體就受不了了。當你有筋骨痠痛、胃氣多、常拉肚子或便秘、怕冷易受風寒,甚至常有無力感、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受驚嚇、憂鬱、神經質等問題出現,可能是因為這養生習慣所造成的,你相信嗎?
有的養生方法強調不可以吃什麼,比如小麥不能吃,因為容易引起過敏,所以很多人不敢吃麵食。確實,它可能造成或誘發過敏。又有人推薦生酮飲食,強調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所以多吃高脂豬肉、牛肉、起司、橄欖油、蛋、奶油、酪梨、堅果、培根等,並攝取大量蔬菜如生酮沙拉,不能吃醣類。確實,它能夠達到減重的效果。
也有許多養生的概念是建置在排毒的前提之下,因此,時有耳聞鼓勵人們大量喝檸檬水、茶或水,事實上,一如前述不吃什麼、多吃什麼、排毒等任何養生的方法,對身體不好不壞的人來說,短時間內確實看不出優劣,除非是身體很虛的人才比較有明顯反應。
我推廣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透過吃飯喝水分開,可以開啟胃的覺知力,也就是胃自然成為一個調節系統。當調節能力啟動時,不會陷入亂吃亂喝、大量飲食或過於偏頗某些食物。當你養好脾胃時,身體將會因消化及營養運送功能提高而健康。萬病脾胃起,脾胃好身體就好。不破壞身體的熱氣韻,使身體機能具有溫陽的活動力亦是養生的基石。
任何養生方法在當下可能滿足個人的需求,但不表示適合持續應用,所有的養生方法都無法脫離「能量轉換」的主軸,使身體具有熱動能,且身體機能得以改善向上才是關鍵。亦即,在你了解身體的能量循環系统之後,你就不會盲目地去多喝水,或者多吃五蔬果,或者是多吃高蛋白食物,而是以當下身體的平衡為主。一切養生方法所運用的量化法則,都將由每個人的身體決定!你適不適合這個養生法、適合用多久、多久之後身體已經轉變了,接下來該用什麼方式來調節與增進,都將因人而異。
(封面來源:Pixabay by marijan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