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學院的綠是哪種綠?讓牛人都來響應的全局思考術

綠學院的綠是哪種綠?讓牛人都來響應的全局思考術


  「我有看到你在綠學院寫的文章,請問你們綠學院的綠是哪種綠?」

  這些年,我們的綠色帶路人們被形形色色的人問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擁核反核雙方人馬打架最激烈的時候,似乎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決定我們被拉到哪個站隊裡。

  兩年前在決定是否要開始寫這個專欄時,我們問自己下面這三個問題:

1. 十年後,地球氣候變遷與其他環境問題會更嚴重,還是會緩和?
2. 十年後,國家的產業發展戰略用現在的邏輯繼續下去會更好,還是會行不通?
3. 十年後,企業用現在的邏輯繼續下去可以活,還是終需轉型?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所以我們不需要運用非常複雜的SWOT分析就得出結論:我們要想方法讓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所以綠色產業將是下一個二十年臺灣最關鍵的產業轉型重點

  當這個世界為了人工智慧、5G、物聯網、AR、VR、基因編輯而鬧哄哄,我們內心非常淡定。今天所有風口上的產業,說到底,必須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服務,本身才能永續。也就是說,所有的企業終將成為綠色企業,不然就會退場。對許多科技人來說,追求新科技、黑科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但我們必須老實說,科技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科技應該服務我們,幫助我們解決環境、社會與經濟整體帶給我們的挑戰,而不是為了追求一支有人臉識別的蘋果手機。

以戰略角度思考永續發展,以及下一代的人才發展策略

  在聯合國的架構與影響下,每個國家都在談永續發展。所謂的永續發展指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而人必須要有健康的環境才能存活,有健全的社會才能愉快。根據各種國際智庫的預估,不久後大氣增溫幅度就要超過二度C了!氣候變遷將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且已經「明顯而立即」。

  為了要永續發展,人們必須一起合作減碳,但是,減碳是要花錢的!產生碳排放有多重管道,因此每個國家因應減碳採取的策略,都會彼此影響,減碳和政策效果的評估,不僅是跨區域,也是跨領域的議題。

  要處理這麼複雜的議題,你必須招募具網型思考意願和能力的人,於是綠學院找來一大群的綠色帶路人,他們是綠色產業演化的變異種,是具備「與主流打交道」實務經驗的專家、創業家、經營者與行動者。

  我們開始在專欄裡分享我們觀察綠色產業發展的方法論。我們著重在人才、政策法規、技術、資金等基礎建設的面向,兩年下來已經建構了

1. 能源全局思維,包含電力系統、太陽能、離岸風電、儲能、智慧電網、電動車、碳交易
2. 循環經濟全局思維,包含商業模式、塑膠回收、生質材料
3. 綠色金融全局思維,包含影響力投資、ESG投資策略
4. 海綿城市全局思維,包含滲、滯、蓄、淨、用、排等基礎建設的設計
5. 綠色創業全局思維,包含綠色創業的趨勢、綠色新創公司團隊與文化、綠色行銷

  綠學院的綠,是一種全局思維、追求永續發展的綠。我們知道環境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但同時瞭解經濟是人類發展動力的展現,且社會制度是運作的法則。

由選邊站轉為無終點的「演化思維」,科技進步到哪,我們就進化到哪

  綠色商業的本質,就是「師法自然」,學習用大自然的邏輯去從事人類的商業活動,這其中的關鍵詞是「學習」。大自然最大的本領,就是他是一個有著超強學習能力的有機體,透過演化找出最有效率的解方。模仿一個人類的大腦,你需要一個好幾個足球場大的機房,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而且做得還沒那麼好;一個多操作單元的化學工廠具有的強大處理功能,一個小小的在你腹部的原生肝臟就可以做到。

  現階段人類找出最低碳的發電方式是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我們當然就拿來用,不需要給予不必要的價值判斷。一方面不需批評太陽能發電效率不夠好,也不需要覺得用太陽能就道德高尚。科學是人類目前的極限,未來一定會更進步,肯定有更多升級的應用,越來越接近大自然的效率極限。

  同樣的道裡,我們也要保持對核能技術進展的關注和投資,如果有一天技術有所突破,安全係數大幅提昇,隨時可把我國長期培養儲備的核工人才從海外徵召回來,不需要以舊思維與既定框架自我設限。

  面對能源,我們的策略是「一籃子方案」,而且不管從眼前更大更直接的PM2.5的威脅,以及必須減碳這個大前提來看,讓工程師主導綠電和核電聯手,團結把火力發電消滅,是比較靠譜的作法。

  將演化思維放進你的視角之後,你會發現效率的追求是沒有終點的,因為以地球的觀點來看,我們也在疊加的學習過程裡,而這個學習過程,是一代又一代人經由思維的提升、技術的演進、資金的到位等,最後在市場上實踐的過程。

找出關鍵問題,才能精準判斷不是方向的技術為什麼不是方向,不是重點的市場為什麼不是重點,而且光知道什麼是未來還不夠,還要知道未來什麼時候來

  許多綠色帶路人的文章或綠學院小聚的目標,就是讓一群專家(牛人)聚在一起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搞清楚,找出關鍵問題,撥雲見日看出商機。關鍵問題的釐清可以省去創業者、研發者、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很多力氣,避免陷入無謂的爭議中,或根本走錯方向而不自知。

  譬如,摩根史坦利對於2019年的全球ESG趨勢預估,將塑膠問題列為第一位,而歐盟在幾個月前才宣布將整體塑膠管制時間表提早三年。這都告訴我們,塑膠將主宰皆下來的綠色產業發展與環境管制。

  那麼,塑膠的管制議題與商機何在呢?大家現在都知道塑膠問題很嚴重,但塑膠對人類而言的關鍵問題是什麼?全球塑膠的回收率不到10%,靠著資源回收、循環經濟短期之內解決不了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塑膠微粒已經進入全球生態系與我們的食物鏈中。所以控制塑膠微粒的產生與攝取,就人體健康而言,絕對是關鍵議題。

  同樣地,在批評臺灣塑膠回收體系被「洋垃圾」破壞的同時,瞭解臺灣塑膠回收體系的市場現況、運作原理、塑膠業生態,才能抓到關鍵問題,而不是用愛國情操或環境保護主義和市場對幹。

人是英雄錢是膽,放膽投資在綠色新創公司,讓臺灣引領全球影響力投資的風潮

  臺灣的錢因為銀行爛頭寸太多及惡性殺價的關係,便宜到世界有名,這種便宜的錢躺在臺灣,沒事閒閒拿蒼蠅互咬取樂。土豪掛著金項鍊不知道怎麼用,太可惜了,既然綠色本身就是創新,而這個世界引領創新的,是金融,所以我們支持投資界的創新。

  投資的創新思維就是「影響力投資」,讓投資者同時看永續發展三支柱(經濟、社會、環境)的三本帳。投資需要改變的是心態,不是改變方式。當一個改變腦袋的投資人,遇到一個改變腦袋的綠色創業者,創新才有可能大爆發。投資不需要雨露均霑,把帶有演化變異基因的人才辨識出來,放膽投資,而且這些做法正好搭上國際趨勢,明年(2020)一月開始,巴黎協定的若干具體規範就要開始實施,綠色新創本身符合ESG原則,又具可營利的商業模式,臺灣在這個階段大舉進場,將有機會引領全球影響力投資的走向。

加入綠學院的新一波綠色革命行列

  這是一個存在高度危機與風險,又是一個存在大量創新與發展機會的時代;這是一個鼓勵消費,但又同時強調綠色消費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可以想見的是,我們靠著一家台積電吃喝三十年的好運氣已經不復存在,但要馬上轉型成軟體之島也不容易,不如善用原本我們就很行的製造業,引導成綠色科技製造,趁著板塊移動的時候,取得供應鏈中的戰略位置,而這就牽涉到我們對於在熱化世界(heat world)的永續發展壓力的理解,與全球環境保護、社會包容、與金融投資趨勢的掌握。

  人類學習從自然生態的永續發展角度來思考企業的根本價值,也不過是幾十年的事情,所以你最不應該期待的是認為這裡可以找到萬靈丹,但只要態度開放,無論世界怎麼變,我們都會在產業前沿。

Knowledge

No.193 綠學院 X 資誠PwC中小企業碳中和工具包:碳盤查體驗會
2024-11-08 你已經做了碳盤查,但一直缺少一個真正好用的工具來協助嗎?或許你也曾嘗試與碳盤查軟體公司談方案,但無法談到理想價格,這些問題很困擾吧?   其實,轉換碳盤查軟體的成本,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高。暨去年(2023)我們和商周啟動了碳盤查與規劃碳中和路徑圖線上影音課程後,綠學院準備推出一系列的中小企業和永續顧問兩相宜的碳中和工具包。
光儲PV+ESS專案管理實戰工作坊:個人報名
2024-10-01 「搞太陽能就夠忙了,光儲太複雜,這種錢太難賺了啦!」 「去年(2023)光儲合一都流標了,參加的也沒幾家,沒戲啦!」 如果考慮到最近預告的「備用供電容量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嗯,你歪了一下頭,好像想到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