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冷氣一小時、追劇一小時的碳排竟然比建築本身還高?

吹冷氣一小時、追劇一小時的碳排竟然比建築本身還高?


  上一篇文章《不要再鬼扯了!SRC建築比較安全耐震又環保?》因為談了建築結構安全與生命週期碳排的議題,在業內引起辯論,一時間似乎成為各種建築結構拉站隊比誰厲害的態勢。今天我打算把視角拉大,跟你聊聊建築的生命週期。

  建築的生命週期從建材生產運輸、營造施工、建築使用、修繕更新、拆除廢棄,其碳足跡就是在這幾十年間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研究發現,建築使用階段碳排占比最高。在臺灣,一棟樓層4層的RC住宅,建築使用階段碳排占比63%(在建材生產運輸、營造施工階段的碳排,僅占23%);樓層10層的RC商辦,高達86%。(註一)

  建築使用階段的碳排是什麼意思?就是使用者在其中的日常耗能、耗電量。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們吵了老半天想要拉站隊,但建築結構其實不是什麼關鍵,真正要負最大責任的,是住在建築裡的你我他。

  你這時想,不太可能吧,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簡稱RC建築)用水泥、混凝土、鋼筋來蓋,這些東西都這麼耗能,碳足跡隨便就是幾百萬公斤起跳,我吹個冷氣、周末追劇這麼小資的行為,怎麼可能碳排會比你高?

  因為你是每天、每小時不斷地用電,一用就是幾十年,你搬走了,還有人接著用,而營造主要通常是一次性活動,到拆除廢棄之前,量基本是固定的。

  吹冷氣一小時製造約0.6公斤的碳排,看一小時的節目製造約3.2公斤的碳排(註二),而RC建築換算成每小時碳排約0.084公斤(註三),答案很清楚。

  因此,建築節能與維護管理更為關鍵。

  認知偏誤到處發生,加上這幾年盛行快速的新聞整理懶人包,這些都在豢養認知偏誤。一件牽涉到不同領域和專業的事情本來就應該很複雜,根本不應該期待一般人有時間理解,這也是為什麼需要政府的原因。我們繳稅給政府,期待事情有專業分工,複雜問題由政府幫我們決策,做長期規劃,這樣我們下班後才有時間吹冷氣追劇,而現在卻什麼議題都要我們公民參與,自己公投表決,我們聘你們這幫專業人員幹嘛!

  於是呢,我們只好使用更多的認知偏誤幫我們快速替政府下決策,看到挖山的畫面,我們馬上就覺得礦業及土石開發產業都不應該容忍,水泥、混凝土、砂石通通進口就好,完全不會去想臺灣每年的颱風、地震、水災這麼多,只要災害一過,基礎建設的重建或修建都需要這些你看了覺得很討厭的材料。

  我再給你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大陸盜採海砂。

  澎湖、金門、馬祖附近的海面上,最近每天都有一些中國大陸抽砂船來偷挖海砂,搞得海巡弟兄每天都很忙,而且怎麼抓都抓不完。聽到是大陸你一定很生氣,怎麼可以在我們的經濟海域裡偷挖呢,又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而且還破壞大自然。

  換個角度想,他們為什麼要來偷挖呢?

  因為砂石和水泥、混凝土一樣,是基礎建設必需的資源,不只是大陸,每個地區的人都知道要全力爭取自主,可惜我們政府並沒有這種風險意識,現階段的砂石料源,如海砂或陸砂開採,都沒有明確開發利用的決策。我們一般人更是完全搞錯重點,花時間擺在內鬥自己的台泥、亞泥,渾然不知別人已經挖牆腳挖到自己家門口來。

  這件事的解法是什麼?除了長嘆一聲「嗚呼哀哉!尚饗!」我們還能做什麼?別著急,先祝你新年快樂,我們明年(2021)再見,再給你提出我們的解法。

(註一)http://www.lcba.org.tw/article/?article_item_id=82

(註二)法國智庫The Shift Project的艾佛伊·海斯(Maxime Efoui-Hess)統計,看半小時的節目,會製造約1.6公斤的碳排放

(註三)《不要再鬼扯了!SRC建築比較安全耐震又環保?》中提到的2009年的研究,營造該棟建築的碳排量約593萬公斤,以一戶四人為基準,平均每人每天製造約2.03公斤的碳排,若以每小時表示那就是0.084公斤

(封面來源:hello醫師

Knowledge

安永合夥人新年禮:ESG永續職涯諮詢
2025-01-07 【綠色人才領航地圖】系列文章推出後,我們常常遇到綠色工作者認為自己有志難伸,在追求永續職涯的過程中充滿挫折。明明覺得自己算是很有經驗的了,雇主卻覺得換工作頻率太高,每個工作都待不超過三年,不敢把重大事情交給自己。ESG報告書寫了兩次覺得無聊了,工作只好一個又一個地換。
慶祝產業小聚200場!新年參訪核融合微系統
2025-01-07 各位好朋友們,混雜著熱切、開心、對自我的期許,邀請你一起參加綠色創業家社群第200場產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