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試圖重新找回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用對大自然最友善的態度,從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的一系列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

  這樣的建築因為平衡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自然也就減少對人的負面影響,因為人的身體的運作與環境是層層疊疊、環環相扣的,住在這樣的建築物裡的人們,自然可以得到最好的居住品質,身心健康。我國目前有取得綠建築標章(且還有效)的綠建築有近2,000棟,其中最具節能及環保成效的鑽石級綠建築是成大綠色魔法學校、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兩者皆可達到節能65%成效。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綠建築。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邀請你註冊登入成為綠學院用戶,綠色產業最前沿的趨勢、商機、人脈、資金一鍵抵達,也歡迎參加產業小聚,認識更多A咖!

Get complete series of the glossary accordingly, make sure you are ahead of others

打開建築碳足跡潘朵拉的盒子

【Green Mentor's Fireside Chat】 我在2013年獲得科技部「小產學聯盟計畫」支持成立了低碳建築聯盟LCBA(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希望能建立建築物碳足跡的認證制度,同時建構「低碳建築產業平台」以推展台灣的低碳建築產業鏈,這不是口號,而是真心誠實執行,今年五月份即將展開的「LCBA-AAP碳足跡評培訓班」,找到建築節能減碳的熱點,訴之有效的建築環保行動。

2018/03/12
「德國幾乎沒裝冷氣,屋內卻不會熱」國發會主委的幹話,臺灣創造建築節能的神話?

【Green Mentor's Fireside Chat】國發會陳美伶主委的一席「德國幾乎沒裝冷氣,屋內卻不會熱」發言,引發各界強烈批評,但其實陳主委的發言,卻也只是顯示出一般人對於綠建築邏輯的誤解而已。因為綠色產業的邏輯跟許多現行的普世價值根本是顛倒的,一般人負擔不了,加上眾人天天只談感覺不談邏輯,心裡著急時,自然想要了解到外國是怎麼做的,斷章取義變得很難避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情況。然而從歐洲經驗可知,除了技術面外,落實建築節能的關鍵,在於強制法規,但我國政府目前遭遇到的困境,就是跨部會的困境。

2018/06/11
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房屋增值潛力看好!

前兩個月因為疫情大家宅在家時間多了,白天冷氣用電量也隨之增長,不少人收到電費後晴天霹靂,明顯感受到溫室效應造成的生存壓力。

2021/09/13

Knowledge

天啊!這裡怎麼忽然多了這麼多工作?
2024-11-19 新能源業常常佔據國內外政治、經濟、投資、科技熱門新聞版面,但是大家都不告訴我們哪些是我們這種普通人能夠參與的機會。其實,新能源只有三個字,新事業卻有千百種,光是臺灣的儲能業,就有很多你可以參與且還有不錯收入的工作。
【投資人限定邀請】 來穎科技發表會|不用辦高爾夫球證,直接進包廂!
2024-12-16 其實很多投資人都知道要投資新能源業,重點是你得懂行。這幾年在台電、綠學院等幾幫人推動本地儲能發展及電力交易平台之下,短短三年預估交易額就上看50億(2024E),成就了不少公司實現上市櫃里程碑,而這些公司,就藏身於綠學院的會員行列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