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好跟此名詞有關的全系列專欄文章,保證立刻提升功力
全球目前對於碳足跡的揭露及要求越來越嚴格,許許多多的工具例如碳揭露、碳盤查、碳標籤、碳交易,都想要讓外部成本內部化。
建築能效分級制度即將上路,想要獲得近零能建築認證,住宅類建築必須節能至少40%,非住宅類建築則要達到50%的節能水準,根據資料顯示,能效每升1級,房價將可增加...
在臺灣,一棟樓層4層的RC住宅,建築使用階段碳排占比63%;樓層10層的RC商辦,高達86%。而建材在生產運輸、營造施工階段的碳排,僅占23%。 建築使用階段的碳排是什麼意思?就是使用者在其中的日常耗能、耗電量。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造成建築碳排真正的兇手,是住在建築裡的你我他。
建築是一個牽涉到人的複雜工程,設計可以很豐滿,工程執行卻可以很骨感,這其中可以影響品質的方式有千百種,不是你上網爬個文,看什麼是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簡稱RC建築)、鋼結構建築物(簡稱SS建築)、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簡稱SRC建築)的科普文章,就可以判斷出來的。
我在2013年獲得科技部「小產學聯盟計畫」支持成立了低碳建築聯盟LCBA(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希望能建立建築物碳足跡的認證制度,同時建構「低碳建築產業平台」以推展台灣的低碳建築產業鏈,這不是口號,而是真心誠實執行,今年五月份即將展開的「LCBA-AAP碳足跡評培訓班」,找到建築節能減碳的熱點,訴之有效的建築環保行動。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