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因为疫情大家宅在家时间多了,白天冷气用电量也随之增长,不少人收到电费后晴天霹雳,明显感受到温室效应造成的生存压力。
随著国际净零排放的压力,以及欧美碳关税号角响起,我国政府继《温室气体减量与管理法》后,也赶著提出修正草案,积极研拟台湾净零排放计画,我协助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制定的「近零能建筑政策」也即将上路。
误会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王不是工业、运输而是它?
根据我长年辅佐政府推动建筑节能政策,以及建立建材碳排资料库、建筑碳足迹评估法的经验,我敢说建筑要达到碳中和是非常严峻的挑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的UNEP报告指出,2019年建筑耗能占了全球总耗能35%,温室气体排放更高达总量的38%,甚至高于工业部门和运输的总排放量。因此降低建筑产业的碳排与耗能,是达成净零排放必经之路。
(图一)2019 年建筑部门占全球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比例
资料来源:UNEP(2020)
迈向净零排放,建筑耗能怎么计算?
然而,建筑碳排、耗能怎么计算?办公室空调、厂房里的生产机具、屋顶加装的太阳能板,这些设备的碳排或耗能,是否也要列入?打开绿建筑研究报告,思绪却被近零能建筑、净零能建筑、超低耗能建筑、零碳建筑、碳中和建筑等五花八门的名词带到云深不知处。
为了帮助大家厘清自己在这张零碳路径的差异,我收集了目前流行于市与「零能建筑」、「零排放建筑」相关的专有名词,并列出通用的定义,大家可以从下表中理解这些相近的名词,在定义与计算的基础上,还是有些差异。
零排放建筑
ZEB
Zero Emission Building |
生命周期零排放(零温室气体排放建筑)
Life-Cycle Zero GHG-emission Buildings |
「碳排」是指单一CO2气体排放,「排放」是指更广泛的CO2、CO、SO2、CH4等所有温室气体GHG之排放
所谓「零排放」通常指建筑躯体建材与使用能源两部分合计之CO2、GHG之零排放。所谓「生命周期零排放」则是「零排放」之范畴再加上运输、施工、拆除、废弃物处理等范畴的零排放。零碳排、零排放、生命周期零排放依序是一阶比一阶更周延、高调的环境冲击评估 |
零排放(零温室气体排放)建筑物
Zero GHG-emission Buildings |
生命周期零碳排建筑
Life-Cycle Zero Carbon-emission Building |
零碳排建筑或碳中和建筑
Zero Carbon-emission Building or Carbon Neutral Building |
零能建筑
ZEB
Zero Energy Building |
产能建筑
Positive Energy Building |
建筑物全年生产能源大于其于消耗能 |
净零一次能源建筑
Net Zero Source Energy Building |
考虑一次能源能耗(包括电力、热力系统的损失)的条件下,建筑全年可再生能源产能等于或大于全年用能 |
基地内净零能建筑
Net Zero Site Energy |
以现地计算范畴内,全年生产能源至少等于使用能源的建筑物 |
基地外净零能建筑
Net Off-site Zero Energy Building |
纳入基地外购绿能计算范畴,全年生产能源至少等于使用能源的建筑物。 |
净相当零能建筑
Net Zero Energy Equivalent Building |
零能建筑或净零建筑
Zero Energy Building or Net Zero Building |
无特别界定基地内外、能源范畴,全年生产能源至少等于使用能源的建筑物 |
近零能建筑
NZEB |
准净零能建筑
Net Zero Energy Ready Building |
基地内具有再生能源设施,且比一般节能建筑更高能效之节能建筑物 |
近零能建筑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
超低耗能建筑
ULEB |
超低耗能建筑
Ultra-low Energy Building |
能效高于一般节能建筑之节能建筑物 |
被动式房屋或被动式建筑
Passive House or Building |
尽量以建筑结构设计节能的超低耗能建筑,以住宅为主流 |
(表一)各种零耗能、零碳相关的建筑名词内涵整理
资料来源:林宪德
尽管这些专有名词令人头昏眼花,且常常被张冠李戴,但其实这些新名词是由NZEB近零能、ZEB零能两大类别再细化延伸,因此接下来我会带大家理解NZEB、ZEB在概念或是政策上的差异,帮助大家理解当今全球推动建筑节能减碳的浪潮。
「近零」与「零」的距离
从全球之发展时序来看,乃是NZEB (图二)首先起源于欧盟,接著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则改换更鲜明的ZEB旗帜以发展其零能路径。但目前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如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则还是沿用较保守的NZEB为政策,踏实地迎向零能建筑的潮流。
然而我认为,尽管NZEB、ZEB的口号不同,但除了法令的强制度,在政策与执行方法上却无两样。欧洲建筑能效法令EPBD要求欧盟会员国「尽其所能」将建筑耗能降至很低的水准,再「尽其所能」导入再生能源量以达接近零能之水准而已,其中再生能源并无强制规定,只是「尽其所能」各自解读,量力而为了。
(图二)欧盟NZEB的概念
资料来源:European Union 2015
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ZEB (图三)宣告,建筑必须先以「高能效」设计缩减其能源需求,再以「绿能」来达成零能之境界。ZEB虽可强化建筑节能法令,强制要求建商提出高于当前建筑的能效设计,但法令须顾及现实考量,难以一次到位。若希望2030后的新建筑能实践近零能建筑,仍须借重政府或民间环保机构以自愿性、宣示性行动,要求建商、建筑设计师,积极超越节能法令规范,设计更低耗能的建筑。
ZEB虽然以「建筑基地内生产绿能大于建筑使用能源」为口号,但绿能科技是独立于建筑外的技术与投资,在建筑行政上还是以建筑的高能效设计为焦点。
(图三)北美ZEB的概念
资料来源:Cortese A., Lyles M., 2020
我国即将上路的建筑能效标示制度,住宅类建筑必须节能至少40%,非住宅类建筑则要达到50%的节能水准
为了因应我国政策之需,我协助内政部建筑研究所采用欧盟的建筑能效标示制度。
目前研拟的近零能建筑政策,是以我国绿建筑制度启动之2000年为近零能建筑之计算原点。建筑物想要获得绿建筑标章,必须达到20%的节能水准;想要获得近零能建筑认证,住宅类建筑必须节能至少40%,非住宅类建筑则要达到50%的节能水准。
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同时仿效欧盟EN 15217(2007)标准,设立1~7等级的建筑能效标示。此外还有「1+」,作为近零能建筑NZEB的标示。评估时会先算出建筑物平面的「耗能密度(EUI)」介于哪一尺度,接著依建筑物的节能技术计算出能效得分,绿建筑的最低标准为50分,想获得近零能建筑认证,得分必须达90以上。
经过评分计算后,就可得知建筑能效层级,我们将标示分为新建建筑(图四)与既有建筑(图五)。从「新建建筑之能效标示」可得知建筑完工时的节能效率,但效能评估只采用理论模拟,不需验证实际耗能数据,目的是让建管单位管理新建筑的节能设计效率。「既有建筑之能效标示」则公告了实际节能效率。在计算上必须综合建筑外壳、能源设备、使用行为、营运管理等因素,并统计实际耗电量,这些数据也有助于政府未来管理、改善旧建筑的耗能。
(图四)即将上路的「新建建筑的建筑能效标示」证书
资料来源:内政部建筑研究所
(图五)即将上路的「既有建筑的建筑能效标示」证书
资料来源:内政部建筑研究所
能效升1级,房价增加4.3%!
自从家电产品的「能源效率分级标示」上路后,不少民众愿意多花钱购买有节能标章的冷气、冰箱等家电,除了环保的理由,长远来看省下的电费甚至高过产品的金额。待建筑能效标示上路后,我相信透过消费者的力量,将可带动建筑节能市场发展。
欧盟2013年出版的一份报告(European Commission 2013),统计了执行建筑能效认证后各国的房价增幅。奥地利房价平均增加8%,租金增加了4.4%;比利时的房价提升了2.9-4.3%,租金也增加了1.5-3.2%;在法国的Marseille、Lille区的独立住宅,能效每提升一级,房价增加4.3%、租金增加3.2%。
预计2022年起,绿建筑标示评估与认证将分阶段启动,我衷心盼望新制度可加速提高新旧建筑的效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让我国也能尽速提出2050年的碳中和承诺。
(封面来源: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