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建筑发展的开山始祖
30年前因为受到里约会议的启发,义无反顾走进建筑环保这条小径,为台湾订立建筑节能法规与世界第一的绿建筑标章。2011年成立低碳建筑联盟,发展独步全球的建筑产业专用的碳足迹评估BCF法,建构建筑碳足迹认证制度与低碳建筑产业平台,期待建立台湾低碳建筑产业链。自认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以诚实之心面对环境议题,并把学术专业简化为清楚的行动指南,希望无忝于所学。同时担任绿学院绿色带路人。
建筑能效分级制度即将上路,想要获得近零能建筑认证,住宅类建筑必须节能至少40%,非住宅类建筑则要达到50%的节能水准,根据资料显示,能效每升1级,房价将可增加...
国发会陈美伶主委的一席「德国几乎没装冷气,屋内却不会热」发言,引发各界强烈批评,但其实陈主委的发言,却也只是显示出一般人对于绿建筑逻辑的误解而已。 从欧洲经验可知,除了技术面外,落实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强制法规,但我国政府目前遭遇到的困境,就是跨部会的困境...
我在2013年获得科技部「小产学联盟计画」支持成立了低碳建筑联盟LCBA(Low Carbon Building Alliance),希望能建立建筑物碳足迹的认证制度,同时建构「低碳建筑产业平台」以推展台湾的低碳建筑产业链,这不是口号,而是真心诚实执行,今年五月份即将展开的「LCBA-AAP碳足迹评培训班」,找到建筑节能减碳的热点,诉之有效的建筑环保行动。
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