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碳中和时代需求,低碳的风电、光电等间歇性能源大量并入电网,电力的储存与转移成为重要的课题,储能、光储PV+ESS、风储、电动车、电动车充电 站、电动载具甚至微电网,都以电池作为电力储存与转移的工具,能处理这类工作的人就是我们上一篇谈到的机电工程师。
我们活在一个虚实整合的世界,同理可证,可见的机构硬体之外,一定还有不可见的软体介面整合、控制、数据处理的工作,这就是【绿色人才航海去】系列的第 十个最有潜力的绿色工作:新能源软体工程师。
为什么新能源软体工程师也这么热门?
我们可以很大胆地说,新能源产业需要多少机电工程师,也就需要相同数量的软体工程师,这两者都是市场上极为稀有的人才。
这一听就是几千个职缺的大事! 怎么会没人补位呢?
我们对于软体工程师的想像可能是一群写程式、架网站、写APP、架电商平台、搞AI的工程师,这些人看起来都是转行到新能源成为软体工程师的潜在人才,但转行没有想像中 容易。
首先,新能源本身就是新的应用场景,懂电力系统的几乎都已经在台电工作,更不要说懂电力又懂软体的人才,我都没认识多少个。
再者,新能源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个介面都需要整合,小至电池芯在充放电使用过程中的平衡与保护、移动载具的动力输出、表后储能、微电网应用 ,大至与电网并联、透过SCADA来管理整个电网,都替上面这些写一般程式的软体工程师创造进入门槛。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代表一旦成为新能源软体工程师,你的工作就稳了,欢迎你看完文章之后赶快跟绿学院联络!
新能源软体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新能源领域的软体工程师主要工作内容是软体、韧体、演算法之间的整合,储能的软体需求相对复杂,因此我们今天再次以储能为例,让你更有感。 没有一个软体工程师有能力写所有新能源产业需要的软体、韧体、演算法,一辈子能写一两种就很厉害了,因此以下所说的工作内容,呈现出的是综合态样,而不是 一个人要完成这么多的工作。 且软体介面整合、控制、数据处理的工作,也都是分成不同的工程师处理,就如我们常听到的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系统整合工程师,他们会再把各自写好的部分整合在一起 。
在储能系统中,撰写电池组BMU/BCU(注一)控制板的韧体是常见的工作内容,这是为了确保电池可以得到安全的保护,并且让系统稳定、可靠及长时间运行。 软体工程师就是将BMU/BCU韧体、演算法及PCS/EMS等设备进行整合性的应用。 控制电池组BMU/BCU的韧体,来完成大型电池机柜BSU多电池簇并联的策略,并兼具电池模组安全的保护控制,也同步读取机柜周边各环控的数据,进行保护层级判断 及执行保护程序。 软体工程师还需整合演算法,来预估电池容量及分析老化程度,让系统更有效率地完成充放电控制策略,这些应用都要靠软体工程师一步一步的开发实践。
撰写能源管理系统(EMS)及云端平台程式则是另一常见的工作内容。 EMS主要藉由通讯与电网控制器对接,来控制PCS及电池等设备进行充放电的控制策略,以确保储能系统设备能正常运作。 这里的软体通常分为地端系统和云端平台,地端系统要整合多个储能柜、多台PCS功率调节器、保护电驿、电表等,依据各式应用做辅助电网调控或能量调度。 软体工程师要做好地端的控制,需要熟捻交直流电力、自动控制、内嵌系统、通讯网路或网站设计。 云端平台则是指要与台电的电力交易平台对接的软体,一般会以网站的形式呈现,软体工程师要做好云端的设计,则需要了解电力交易商品的游戏规则,以及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
成为新能源软体工程师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这系列所有最有潜力的绿色工作,票选出来的核心能力几乎都是坊间所称的软技能,这是因为根据绿学院行内人多年的经验,我们发现对于人才软技能的要求几乎已经超过了 专业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能源领域,因为其大跨度整合的特性,一个只有专业能力、缺乏软技能的人才,在新能源寸步难行。
软体工程师是一个相对来说面对机器多于面对人群时间的工作,即使如此,归纳出三个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除了程式开发、系统架构设计之外,第三个仍是团队合作。 前两者专业性强,不需要特别展开来讲,我今天特别多讲点团队合作这项核心能力。
你大概也看出来了,这个系列文章列出的所有绿色工作都有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打破了过去公司较具选择权的优势,这些年基本都是人才说了算。 有时我们几个创办人聚在一起都会开玩笑说,现在不是员工替老板打工,而是老板要替员工赚钱,员工只要能呼吸、愿意待在公司,说他不负责谈生意就算了,还给 你脸色看,你也得吞下去。 笑着笑着大家都哭了。
这是一个好现象吗? 当然不是。 只需要看看美国与欧洲目前的劳资关系就可以知道问题有多严重。 所谓的公司治理能力说穿了剩下的只是交易能力,会吵的有糖吃,不开心就捣蛋、离职、罢工、上法院,ESG原则中的G只是西方人心中对于超完美公司的幻想。
这对个人真的有利吗? 短期来说个人确实得到最大的利益,但长期来说吃亏的还是自己。 当你知道自己毫不需要担忧、公司甚至得讨好你时,你的自律能力和学习动机一定会下降,你一定会更重视自己的利益而非团队目标。 在一个人人都把自己当猪肉论斤计两来卖的环境工作,即使老板再有魅力,团队还是很难带得起来,尤其是技术团队。 团队不合作,在其中的个人也很难感觉工作有意义,也不容易感觉快乐,我们文章写漂亮的升迁路径干嘛呢。
新能源软体工程师生涯潜力评估
所以,很坦率地说,软体工程师的升迁路径在于你要有意识地建立你的团队合作能力,当你具备这能力之后,其他完全无需担忧。 光是本地储能产业的软体工程师需求量就高达5,000人,预计到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0人,你只要能呼吸,有什么职位你拿不到的。
看到这里你感到有点心动,可以上求职平台搜寻关键字储能、光储PV+ESS、风储、电动车、电动车充电站、 电动载具甚至微电网等找相关工作,职缺名称选择软体工程师、韧体工程师、演算法工程师、架构工程师、程式工程师、介面工程师、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前台工程师、后台工程师、资料库 工程师、BIOS工程师。 感谢你这段时间持续专注【绿色人才航海去】系列文章,下一篇,跟着我们重新回顾三大趋势、十大最有潜力的绿色工作,验证你是否 成功建构一份新的认知地图。
(注一)BMU/BCU都是电池模组里面的小分类,在《储能系统全解析! 行内人揭开储能概念股在夯什么》我们曾经将它们称为小型电池管理系统,这两者的英文全名为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BMU
Battery Control Unit, BCU
新能源软体工程师工作内容
New Energy Software Engineer Job Description
工作内容与职责范围
(软体工程师的种类繁多,若有超过以下举例之需求,请与绿学院联络)
1. 电池韧体工程师
开发电池组BMU/BCU控制板韧体、通讯介面、演算法,完成大型电池机柜多电池簇并联策略、电池模组安全控制、读取周边环境数据,进行保护层级判断及执行保护程序、整合演算法预估电池容量及分析老化程度
2. 储能系统韧体工程师
开发储能系统韧体,开发与测试再生能源与储能相关产品之数位控制功能,透过MCU单晶片控制技术,开发包含ADC、PWM、UART、CAN等底层功能,并根据法规与客户需求,开发应用层功能
建立数位控制模拟平台、建立与维护程式码,执行版本控管,并撰写数位控制技术文件
3. 能源管理系统工程师
开发能源管理系统(EMS),整合多个储能柜、多台PCS功率调节器、保护电驿、电表等,依据各式应用做辅助电网调控或能量调度
根据电力交易平台游戏规则,开发云端平台程式与台电的电力交易平台对接,并分析处理资料
4. 储能数据分析工程师
对各储能案场搜集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融合、模型训练/测试、数据问题分析及解决、模型评估的程式开发汇整、分析与定期产出各类型的监测资料或报告
以数据角度协助储能系统设计与建置,优化储能系统效能
学历
学士或硕士
科系
1. 资讯工程相关、资讯管理相关
2. 电机电子工程相关
3. (储能数据分析工程师)应用数学相关、统计学相关
语文条件
英文 -- 听/中等、说/中等、读/中等、写/中等
工作经验
1. 非管理职,经验不拘
2. 管理职则需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工作技能
1. 细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优秀的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书面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销售与说服他人的能力、协商谈判能力
软体工具技能要求
1. 控制:MCU、C、C++、Matlab、DSP、Firmware
2. 数据分析:Python、R、MS SQL、Oracle、SAS、SPSS
人格特质
1. 对新能源有热忱,并愿意主动学习,理解产业政策、法规、新技术
2. 主动积极、工作有效率、可靠有责任感
3. 能独立作业、能够在压力下工作
4. 细心
额外加分条件/优先条件
1. 有新能源产业工作经验,具优秀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2. 有2年以上C语言开发经验,具MCU单晶片(8051)或ARM开发经验,曾开发过CANBUS或I2C,具系统整合经验者尤佳
3. 精通C/C++、Matlab/Simulink与组合语言,具备DSP编程、控制理论与数位讯号处理技术,并有相关工具使用经验,熟悉数位通讯协订,如UART、I2C、SPI、CAN、Ethernet
4. 熟捻交直流电力、自动控制、内嵌系统、通讯网路或网站设计
5. 熟悉数据分析程式Python尤佳
6. 熟悉资料库MongoDB尤佳
7. 熟悉至少一种机器学习或资料分析工具或套件与模型建置基础流程:Scikit-learn、Keras、TensorFlow、PyTo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