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跟此名词有关的全系列专栏文章,保证立刻提升功力
海绵城市(Sponge City)如「海绵」二字的形象,是为可以吸水、保水、储水、过滤水的城市,把都市变成海绵,水一来就立刻现地消减(on-site abatement),像是被海绵吸收一样,把雨水管理好,就可以减缓城市型水患及降低水质惡化。如此,还能以「储水」取代「排水」,一方面可储存水资源,另一方面可减低水患的威胁,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台北市许多地名都跟「水」有关系,汐止、内湖、芦洲,当你看到家里门牌有「水」字边时,下大雨时可要多小心啦!
德国为首先推行「雨水费」制度的国家,他们规定,无论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若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则必须按房屋的不透水面积收费。 要推动海绵城市,需要有奖励和惩罚的机制设计,惩罚(棍子)有二:排放许可证制度、征收雨水费..
海绵城市有太多工具,每个工具都有太多功能,虽是优点,然而却也成为发展的困境,而我国在海绵城市技术上历时较短,理念与内容仍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为了提升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竞争力,可由国外发展经验及动态取得参考,由国外发展经验与技术发现,治水不缺工具,缺的是如何用全局思维判断要用哪些工具,而不只是只想著把水抽掉。
每个夏季汛期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无不战战兢兢地确认每一个水门、抽水站是否能正常运作,我们跟水的关系其实就是「与恶的距离」。但我们其实可以有新的可能性解方,就是「海绵城市」的六大具体策略:渗、滞、蓄、净、用、排。
2001年的纳莉台风,大台北都会地区因为大雨造成河道溢堤,「外水」入侵都市造成严重水患,整条捷运被当成水库,停驶超过一个月,痛定思痛,2005年员山子分洪道完工,从此台北再也没有出现因为河道溢堤而淹水的问题,然而,为何淹水事件仍频繁出现?
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