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投資人
留美經濟學博士,曾任職於台灣經濟研究院十餘年,主要研究涵蓋總體經濟、中小企業、知識服務及產業創新等領域,研究報告及產經政策評論均多。基於實踐創造理論更大價值的信念,近年投身台灣影響力投資領域,希望透過跨界、跨域、跨世代方式整合多方力量,投入新經濟探索與社會改善工作。曾任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有別於過去傳統基金會慣用捐贈方式來資助社會使命組織,近二十年來國際公益與影響力投資(VP/II)逐漸興起,主張更積極參與、長期陪伴、財務與非財務資源並用以及影響力衡量與管理。台灣的影響力投資尚在初始學步階段,可進步空間仍大,現行財會標準也需要各界跨域整合,讓無形的社會效益逐步和會計標準系統接軌。如果整體社會的價值衡量系統更趨完善,資源網絡也會發揮足夠挹注力量,讓社會創新更蓬勃發展,而長久存在的社會問題也就更有機會邁向持續改善之路。
投資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賺錢!」既然如此為何又陸續出現了社會企業、社會投資、社會創新等系統?「因為想讓這世界變得更好。」 是因為眼前的企業、投資、創新這一套系統不夠好嗎?......。這個答案很困難,但如果企業決策者只知考慮財務效果,而漠視其他衍生影響,將會在追求企業全面價值的道路上,犯下策略性錯誤,因此不僅需要擴張投資報酬的定義,更應將環境和社會的報酬也納入其中。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