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 X Web-thinking Economist
Liou is an environmental economist with a “third eye”. He recognizes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connection of all beings in the universe. Liou specializes in non-market valuation, has a talent that can see through all the pseudo or unreasonable logic. He assists the amendment of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 is also the Research Fellow of The Center for Green Economy, 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 and the mentor of Green Impact Academy.
在耗時超過半年、歷經六次的費率審議會討論後,碳費(設知識庫超連結)費率水準的建議方案正式出爐,象徵著當年討論《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太便宜,300元就合理?誰說了算?》具體落實,我們這代人終於成功為排碳行為貼上價格標,正式宣告碳定價時代到來。
我們必須認清現實,COP28實質上的進展是告訴世界:我們過去幾年並沒有太大進展!
如果你問我,什麼樣的社群文化對學習最有幫助,我會建議你走一趟綠學院產業小聚交流。與一群認知水平差不多的人討論、互相激盪,這種感覺是會上癮的。
評估買碳權和自己生產碳權誰划算,你必須先理解莊家設計遊戲規則的底層邏輯,才不會做白功。
近日蔡英文總統宣示籌設碳交易平台,媒體馬上跟著炒熱市場,想當然爾第一時間我們就收到來自各界的詢問,一開始覺得還蠻好玩,之前綠學院文章把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都預言過了,請大家回頭閱讀專欄文章即可,但是兩個禮拜後我們開始發現不對勁了。
我們當下正面臨全球化時代的終結、地緣政治崛起,這些驅動力正暗潮洶湧地推動世界格局板塊漂移,一座COP27火山噴發,如果只報導火山造成多少傷亡,可能會因為沒有傷亡而顯得沒有新聞價值,卻會因此錯過了更重要的板塊漂移。COP27這座火山,就以表面爭奪資源——爭錢、爭糧、爭地盤開始了!
聽說全球市值前500大的公司已有一半已採用、或規劃於二年內採用「內部碳定價」來管理公司碳排,並將內部碳定價視為引導公司低碳投資的有效工具。聽說這種做法是將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別設定為管制對象,接著,再使用類似碳稅費的做法,針對這些管制對象的排放量進行課徵。你聽了之後想,部門的利潤是要拿來發績效獎金的啊,怎麼可以拿去繳公司的碳稅費,根本是巧立名目剝奪我的獎金!
在各種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中,如何避免碳權詐騙? 今天「碳權賭城指南」介紹四種碳權交易平台: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私部門平台,讓碳權交易透明化、減少中間商參與的方式。
上一篇,我們認識了三種賭場莊家,他們分別是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賭場有不同類型的莊家,自然也有不同類型的玩家,也就是碳權的買方,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這一篇「碳權賭城指南」帶你認識兩種賭場玩家:受管制者、非被管制者。
「碳權賭城指南」教你認識三種賭場莊家: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現在正適逢新舊全球碳交易市場遊戲規則的轉換期,買碳權、屯碳權究竟該怎麼做? 首先要有一份指南。這種邏輯有點像因為想要玩玩看什麼是俄羅斯輪盤,所以我們去了一趟賭城,就算還是搞不清楚遊戲規則、致勝方法,但至少知道了莊家是誰、玩家是誰、怎麼交易、誰來發籌碼,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莊家由誰擔任。
碳權主要是核發給低碳產品、設備、技術服務的使用者或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而特斯拉賣的並不是碳交易市場中的碳權,而是效能標準帶來的監管信用額度。這個機制是政策工具「效能標準」的一種延伸應用,在美國境內所實施者,名為「車輛平均油耗標準」(CAFÉ標準)。在美國生產販售的車輛,都必須滿足此一標準;若無法達標,車廠就需要向其他已達標的車廠購買監管信用額度,以抵換自身帳面上與標準之間的差額總量。
關注碳交易的你,就會奇怪COP26不是費盡千辛萬苦建立了全球碳交易市場規則嗎,這樣臺灣不是就有機會透過這些規則做到國際接軌?為什麼我們卻說「目前國際上不同的排放交易機制所核發的碳權(排放許可)絕大部分並不能互通。所以,即便臺灣實施了總量管制排放交易,且核發了碳權,但也無法完成所謂的國際接軌。」那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COP26?
碳費或碳稅這種碳定價工具很直觀,針對碳課徵一個稅費,就達到定價的目的。在作法上,有的是就各種在使用後會帶來碳排的能源(從源課徵),有的則是直接針對排放源的排放量來課徵(從末端排放課徵)。
碳權距離成為普及化的金融商品,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沒關係,還是有些金融業者會想盡辦法,把現存的可交易碳權商品打包成散戶可買的ETF,讓小資族們也是可以參與碳權的投資之中。
你是否也覺得臺灣要趕快有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才能跟世界接軌?要趕快建立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才可以買賣碳權?要趕快有將碳定價,才會出現碳金融市場,讓大家開始碳交易?如果你也有這三個迷思,那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
許多人對於綠電憑證的交易不但不熟悉,也不太了解買了綠電到底是代表買到什麼,因此綠學院來告訴你綠電憑證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何需要購買,甚至買了綠電就等於買到碳權嗎?
很多企業的CSR廣告喜歡說「地球是我們的母親」,這句話就像是說地球應該跟父母一樣,給我們無條件的愛與肯定。清新的空氣、肥沃的土壤、蒼翠的森林,這些大自然提供的環境服務,我們覺得像是父母給我們的愛一樣理所當然。可惜的是,資源是有限的,污染、廢水、廢氣、溫室氣體,你想排放多少都不攔你,但總有一天你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地球只是如實呈現你行為的因果。
升級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有四個修法重點,其中最受到關注的,就是碳費!修法草案中對於管制工具及強度做了提升,能夠提升臺灣碳管理的效能。對企業來說,這確實帶來衝擊及壓力,但就如同我們剛剛說的,既然無法避免,就換個角度想,升級版的法最厲害的新功能就是幫助你應對後續可預期的國際挑戰。這時你就會問了,那碳費怎麼定價呢?
最近熱度很高、百工百業都在詢問的熱門關鍵字,就是碳費。這是老瓶、但裝了新酒,大部分企業都一知半解,於是四處打聽,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不只容易緊張焦慮,各種因誤解而產生的問題,也讓我們為了釐清來自各界的詢問而疲於奔命。
這時很多公司就說了,「我有加入RE100啊。綠電不就是零碳嗎,買綠電憑證,我公司不就碳中和了嗎?但是綠電憑證又買不到,碳權又都被台電拿走了,我做不到你怪我嗎?」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這幾年人類對於環境的影響開始受到更加熱切的重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來兼顧便利性及降低環境損害,是當前人們嘗試深究的問題解決方向。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Following the formal adoption of the Paris Agreement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late 2015,...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