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绿学院的产业小聚曾经讨论过电网设计中的实功与虚功,那时大家有听没有懂,多年后我们有了电力交易平台、业界协作的第一套输电级储能案场管理方法学,经验值已大幅提升,现在让我们再挑战一次,不用电学公式也能看得懂什么是虚功,开始!
大多数人都认为全世界2050年要达到碳中和是不可能的。 负碳技术的原则及类型又是什么呢?
碳如何定价?就是把排碳造成的各种损害货币化,计算为成本、并将其与排放行为进行连结,经常用「每吨碳排多少钱」表达。想了解碳金融市场如何产生,必须先了解碳定价的三种工具:「总量管制排放交易」、「碳费或碳税」、以及「碳信用机制」...
你听过能源管理系统吧,举凡从手机、电脑、汽车到建筑、工厂、城市、国家电网,能源管理系统无处不在。
最近全球掀起ESG浪潮,有的公司为了国际上供应链的要求得加入RE100,还得四处奔走买绿电;在欧盟宣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后,又得赶紧研究什么是碳费、碳权、碳中和。
凡走过必留下足迹,一个产品或服务其生命周期从原物料开采、制造、包装、运输到废弃处理或回收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就是产品碳足迹。 ISO推出的国际规范ISO 14067就是一套量化产品碳足迹的方法学。
这年头ESG大爆发,各式各样演讲与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演讲总是聚焦在高大上的各种倡议、目标、路径,课程则不外乎卖你碳盘查、碳足迹等证照资格,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1970年代,当科学家在选择电池材料时,是看著化学元素周期表在选择的。还记得高中时代苦背的「锂钠钾铷铯鍅」吗?锂(Li)与钠(Na)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属同一主族,性能相近,在电池原理上两者也相近,都是透过不断在正、负极间来回游动充放电。于是一帮科学家选择了锂电池,另一帮科学家选择了钠电池。
绿色溢价是什么?一种分析减碳难度的方法,翻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为了减碳,要多花多少钱。2021年比尔盖兹于《如何避免气候灾难:结合科技与商业的奇蹟,全面启动净零碳新经济》书中提出「绿色溢价」的概念。
内部碳定价就是为企业内部各单位的排碳行为贴上价格标。这种做法是将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别设定为管制对象,接著再使用不同种类碳定价工具,针对这些管制对象的排放量进行定价。
碳汇(carbon sink)是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仓库」,也有点像外汇存底,通常不动用。地球最会储存二氧化碳的天然仓库就是森林,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树木可以把空气中四公斤的二氧化碳转成一公斤的木材放到肚子里,一棵树木有生之年大概可以吸收900公斤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森林碳汇,也就是绿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