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行銷專家及綠色產業製作人
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稀有的大跨度整合型專家,專業領域包括新能源、智慧電網、電動車、儲能、節能、循環經濟、綠建築,擅長把最專業的綠色科技行話,翻譯成最淺的白話文說出來。2014年創辦綠學院,同時為Green Impact Lab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為什麼你上了很多的商業思維課、成功學,看文章、買了知識衛星,甚至中國的知識付費產品,懂得所有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能源業的專案經理工作內容變動非常劇烈,大量開發再生能源、開放再生能源售電、上線電力交易平台等讓能源業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業界根本應接不暇。
在替自己規劃人生方向時,帶著環境意識的認知地圖,投資自己成為綠色人才,你將贏在起跑點。
買綠電能不能省碳費? 讓綠學院帶著你,教你應該如何做~
碳權的核發及購買碳權是在替企業漂綠嗎? 我們真正該關注的不是森林碳權如何算、 該不該給、應該給多少,而是如何讓給碳權的人更有判斷能力~
面對大爭之世,祈願國家即將選出的領導人,用智慧避開戰爭的陷阱,讓我們所有為了碳中和做的一切努力,都有其價值。
最近我們開了一門證照班《ISO 14067 服務與產品碳足跡查證:主任查證員課程》,上完課全班只要是理工人或依賴左腦邏輯思維的會員,都不約而同表示計算組織碳排放和產品碳足跡這套方法學是有問題的邏輯,打著科學量化的名號,實則一點也不精準。
綠學院最近是不是出事了?每周一持續更新的綠色產業觀點專欄文章,最近忽然沒動靜,官網也長得不太一樣、報名活動常出現系統錯誤?因為綠學院想要體會中小企業雙軸轉型有多難,身先士卒拿自己的官網當實驗室小白鼠,忙數位轉型去了!
人才指責老闆不是伯樂,老闆指責人才不是千里馬,這兩種情況我們都見多了!老闆不清楚他要找什麼樣的人才,人才把承諾當市場的豬肉秤斤論兩買賣,這種新事業成功的機率就跟買樂透中頭獎差不多!
世界正再次輪迴至魏晉南北朝。面臨全球化時代的終結、地緣政治崛起,在亂世中發展綠色產業,自然產生一堆各種稀奇古怪的求生伎倆。一次業界聚會,幾位綠色帶路人提到既然《2021年比元宇宙還重要的5大暗趨勢》預言全部成為現實,何不接續這些現實,整理今年(2022)業界目睹之5大綠色產業怪現象,遂執筆為文,搏君一笑,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在各種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中,如何避免碳權詐騙? 今天「碳權賭城指南」介紹四種碳權交易平台: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私部門平台,讓碳權交易透明化、減少中間商參與的方式。
上一篇,我們認識了三種賭場莊家,他們分別是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賭場有不同類型的莊家,自然也有不同類型的玩家,也就是碳權的買方,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這一篇「碳權賭城指南」帶你認識兩種賭場玩家:受管制者、非被管制者。
「碳權賭城指南」教你認識三種賭場莊家: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現在正適逢新舊全球碳交易市場遊戲規則的轉換期,買碳權、屯碳權究竟該怎麼做? 首先要有一份指南。這種邏輯有點像因為想要玩玩看什麼是俄羅斯輪盤,所以我們去了一趟賭城,就算還是搞不清楚遊戲規則、致勝方法,但至少知道了莊家是誰、玩家是誰、怎麼交易、誰來發籌碼,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莊家由誰擔任。
2021產業的熱門關鍵字:儲能、電力交易、ESG、碳中和、碳權、碳費、碳稅全部落點都跟能源相關。別看元宇宙這麼火紅,人類好像成了造物主,元宇宙再怎麼神,沒有電力供應,也只是談資而已。當代幾乎所有產業運作的底層邏輯都是能源,沒有能源業,就沒有產業。真實世界的複雜問題正是能源使用和碳排放...
「雖然綠電沒有碳權,不過儲能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對電網穩定很有貢獻,應該可以得到碳權?」其實碳交易市場有兩種碳權,他們的定價、交易方式都不太一樣。但是在台灣因為...
許多人對於綠電憑證的交易不但不熟悉,也不太了解買了綠電到底是代表買到什麼,因此綠學院來告訴你綠電憑證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何需要購買,甚至買了綠電就等於買到碳權嗎?
碳中和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把排放到大氣中的「人為額外」,碳排放量透過植樹或工程技術移除,而綠電只能抵「用電產生」的碳排放,公司的營業及生產活動相當複雜,必須搭配負碳技術和其他政策工具來達成碳中和。
2021年5月13日,台電這頭大牛,因為各種內外複雜因素,倒下了... 事件一發生,一瞬間所有人都成了能源專家,有人說這是因為再生能源扛不住、有人說如果有核能或是有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就不會停電、有人說備轉容量率長期造假,到底是商按錯鍵的問題?政府的問題?還是台電的問題?
我認識的投資人,每一個都奉葛拉漢、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為圭臬,都說要看長不看短,到了綠色產業,每一個卻都成了投機客,「你們綠色產業自己要想辦法趕快賺錢,不要整天叫政府補助,叫我們看長期,長期來說,我們都死了!」你可能以為我這裡說的投資人,是像創投、私募基金這類的機構投資者。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你為什麼會覺得當我們在講投資人時,講的不是你呢?
當一個具有高轉型潛力,目前卻是高耗能、高碳排、甚至高污染的產業,你願不願意接受他們成為王冠上的另一顆寶石?以我們這幾年對產業的理解,有高轉型潛力但名聲很差的產業其實並不少,包含水泥業、混凝土業、營建業、化學品製造業、塑膠製造業等。
隨著台灣能源市場開放,2021年初登場的電力市場,加速了電力交易自由化的趨勢,根據時間的遠近還可以區分出三種不同電力市場:遠期市場、日前市場、即時市場,在自由交易的電力市場中,電能與容量將是值得注意的電力商品。
上一篇我們介紹目前電力市場已經有戲份的三位主角,賣菜郎都還沒有出現呢,這就是今天登場的第四個主角──售電業者。
電力和蔬菜都是民生必需品,而且比起看不見又不能吃的電力,我們更容易理解蔬菜的物流和金流。
如果你是一個球隊老闆,遇到先發球員上場打個幾分鐘後竟然跑去睡覺,基本上你的解決方案就是:多買些後備球員,救援、板凳兩相宜。 在電力系統,李維拉這種等級的神救援,就是電力輔助服務;一般板凳球員,就是備轉容量。
照理來說,停電發生機率最高的時間點,應該是炎熱的夏日大家搶著用電的時段,工廠產線全開,你家、辦公室、餐廳、百貨公司所有的冷氣也全開,電力吃緊,因此當一個機組出問題,頻率變動,系統電壓變動,區域內就跳電了。但是你錯了,真正的風險不是炎熱的夏日,而是春季及冬季,因為這段期間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太多了!
全球開始瘋禁塑並不是因為我們多想要減碳,而是發現塑膠竟然會被我們吃下肚子裡!
因為根據我們這些年在市場上投資、與創業團隊打交道、甚至招募綠色帶路人的經驗,我們懷疑這些分數也許可以適用於一些成熟的上市櫃公司,但恐怕裝不下現在綠色產業正在風起雲湧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血性。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投資人,當他想要投資上市櫃公司,也許他有ESG投資策略方法學可以協助他做決策;但當他想要投資綠色新創公司時,他手上不會有合適的方法學,他得靠純手工。
對輸配電業者來說,儲能可以提供4種「信用卡分期服務」。對用電戶來說,儲能可以提供4種「保險服務」,有機會讓保單增值
我們今天要介紹儲能的十三種商業模式,在開始之前,你首先得清楚意識到你對能源的許多看法。我要用電,台電就給我電,你給我電我覺得是理所當然,你不給我電我就哇哇大哭,基本上這跟娃兒喝奶差不多水平。
每個夏季汛期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無不戰戰兢兢地確認每一個水門、抽水站是否能正常運作,我們跟水的關係其實就是「與惡的距離」。但我們其實可以有新的可能性解方,就是「海綿城市」的六大具體策略:滲、滯、蓄、淨、用、排。
使用綠電就環保?但你知道為了使用乾淨的綠能,我們要買更多不乾淨的化石燃料,讓綠能順利運作?
電力系統是一個超大的人體系統,做的事情就是四個字:發輸配售。這是一個超大的人體系統,做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發電、輸配電和售電,簡稱發輸配售。發電的電力有幾個來源,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抽蓄水力、再生能源,選項並不多。每種發電都有需要的喚醒時間,不是隨開隨用,也不是說關就可以馬上關。跟人體的健康狀況隨時都在變化一樣,電力機組有它運轉的限制,不是說它的發電容量有多少,就可以發多少電。
充電樁的安裝幾乎是電動車車主頭疼的困擾之一,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先了解你住的住宅是哪種類型:獨立車庫,針對配線問題;但公寓大廈或集合式住宅,主要是協調人的問題。然而真正要解決充電樁安裝的系統性問題,則是要從電力調度系統的角度去思考整體。
電動車的發展,將顛覆兩個你對社會運行秩序的假設。一個是它將直接衝撞現有電力系統的設計邏輯,一個是它將直接衝撞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擁有和駕駛汽車的人生觀...
大陸希望藉由新政,讓供應鏈去蕪存菁、加速整併,太陽能達到與市電同價,盡快進入電力市場交易,其實是產業鏈重組與併購最好的時機。換個角度想,金融才是發展太陽能真正的能源,太陽光電產業其實更像房地產業,而非製造業,但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這樣的說法沒考慮到太陽能電池製造業,不是嗎?其實現在開藥方時間點還太早,但不妨從文章中提到的幾個方向去思考。
影響力投資需要改變心態,而不是改變方式。現階段,我們的祕訣就是關注是否發揮最大的環境或社會影響力,而收益上只要能打平或是小賺一些就好。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辨別千元鈔和百元鈔,我們知道一張是藍色,一張是紅色,它們的價值相差十倍,但短期的社會影響和長期的環境影響就沒有這麼明顯了。隨著人類知識的成長,我們期望的不僅僅是投資綠色企業帶來的利潤,我們期待的是這些利潤帶著靈魂。
其實不只是蘋果,跨國品牌企業現在都在追求企業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這使得再生能源憑證(REC)變得非常搶手!講者RE100主席Sam Kimmins以Kodak科達破產的例子,舉出企業若低估了世界變動的速度,很容易被淘汰..
我國政府怕企業亂丟工業廢棄物,所以採取嚴格控管的策略,A公司為了怕麻煩,很積極找回收商來處理工廠裡的廢棄物,至於回收商有沒有確實回收我不管,總之廢棄物不要堆在我帳上就好,不然環保局會來找我的碴。 那回收商幹嘛沒事要收我的廢棄物呢?自然是為了有錢賺,只要有錢賺,回收商收了廢棄物事情就當結案了,有沒有真回收,就成了另一件事...
2018夏天,行政院宣布針對用電量大戶施行尖峰用電時段強制節電5%,消息一出,產業大戶紛紛跳腳,究竟這項政策是有道理還是為難人? 讓能源高手帶你深入了解並學習如何判斷一項政策是否具全局考量,有無落實的可行性及可以達到效果嗎?
回收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可惜的是我們有著高回收率,卻沒有產生實質的效益,到底失靈的癥結點在哪呢? 為什麼我們辛辛苦苦的回收塑膠、紙類都是做白工?
原來只要將回收物賣給下一個人就算是再利用,實際上有沒有 " 真的被" 回收再利用其實無所謂,由此看來「回收再利用」這件事原來只是一場空?但回過頭來說,如果我們消費者對回收系統具備足夠的知識的話,或許就會減少幫倒忙的情況。
影響力投資人代表一個新品種的投資人,關注環境與社會問題。而天使投資人和基金會在未來幾年,仍然會是影響力投資的重要參與者,因為全球影響力投資的趨勢正在發生兩個變化「私募基金開始大規模投入影響力投資」與「影響力投資將更為制度化」,因為對於私募基金來說,影響力投資項目更為永續,只是短期影響力投資不會成為私募基金投資的主力,因此他們通常會為這些基金設立一個新團隊或單位,專門評估解決環境或社會問題的專案。
當我們從另一個面向切入談綠色投資想要達成的綠色影響力時,其實是可以有趣又有寓意的「那一天,永續決定和米爾頓•傅利曼分道揚鑣。永續認企業的靈魂想要追求長期利益,而不只是追求錢。」,後來ESG原則的出現讓企業與投資人開始對於「永續」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與嘗試不同的商業經營模式。
許多人倡議為了綠色產業的發展,臺灣應該成立綠色投資銀行。而它主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脈,幫助企業設計募資商品,去市場上發行,吸引投資人來買,所以它本質上更像中介組織,扮演仲介的角色,跟證券交易所、創業加速器、甚至綠學院都一樣,都是在做媒合的工作。而在台灣,我們真的需要嗎?
各國未來的技術發展,影響了能源消耗量,也影響了生活和生產的成本。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能源策略模擬器,一個可以量化比較的結果,可以告訴你採用什麼策略會產生什麼可能的結果。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本地銀行重人治,許多銀行大股東不尊重專業,決策純粹隨喜好而定,經常作出荒唐不合常情的決定,然後再想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擦屁股。
鴨子曲線的問題看似把綠能逼到懸崖邊,提高再生能源占比帶來滿滿的問題與風險,但事實上也帶來滿滿的商機。
我們建議可將離岸風力發電專案融資架構分成兩大部分:商業銀行機制 :由具豐富經驗的歐系銀行擔任總協調暨主辦行(含參貸行角色),參貸行包括本地銀行及外商銀行。 國外的出口信貸機構機制 :由國外的出口信貸機構例如丹麥出口信貸機構(EKF)、歐洲投資銀行(EIB)與外商銀行提供保證或貸款。
在綠色產業,尤其是這種大型的基礎建設,專案融資是一個必備的金融工具。這通常發生在重資產的能源業,例如風力和太陽能電廠開發案,所以有時我們說綠能融資時,指的就是專案融資。
以市場的供需兩端面向來看,大陸的供給多,需求少,現在購買者多為想要證明自己的綠色能源企業。臺灣則是需求多,供給少,發電業者用保證價格預定賣給了台電,不想移動半步。兩地各有各的問題,以棒球比賽比喻,現在大概只在二局上半...
最近看到一個研究,調查發現空氣污染除了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之外,還會影響心理健康,使人們的幸福感下降,造成的影響相當於離婚帶來的痛苦的10%...
再生能源本來就有減碳的效果,為什麼再生能源憑證不能直接和碳權連結呢?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各個國家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都會先「餵食」以確保綠電能順利長成壯漢,我國一開始用德國的嬰兒奶粉—綠電保價收購制度(Feed-in-Tariffs, FIT),今年開始準備餵食新配方奶粉—再生能源憑證,之後準備再搭配電力交易平台及再生能源強制配比,但這樣真的會幫助綠電發展嗎?
綠色工作、綠色創業,都離不開商業社會的範疇。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方,在於你怎麼思考綠色與商業結合的本質。
若政府說我國的能源政策將包含發展離岸風力發電,政府就必須扮演莊家的角色,進場降低業者的投資風險,讓投資人有信心,否則資金,尤其是外資,不會相信你是玩真的。
如果有一件事,你非常有興趣,這件事所代表的產業看起來蓄勢待發,燃料桶都準備齊全,當火箭船發射之後,你確定連豬都可以上火星。但沒做之前,誰也說不準,可能你有生之年也完成不了,下輩子還得繼續來,你願意去做嗎?
我們目前正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所謂的能源轉型,是指人類想由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逐漸轉向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的過程。從開始想要創業、準備創業,到創業初期階段,有五個是綠色創業者最常掉入的陷阱...
要真正在綠色產業中實踐跨界整合,還有什麼比能源業更好的機會嗎?例如聚合商(aggregator)就是一種平台的角色,透過將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端大量地集結並媒合,提高市場交易的效率..
最近第一階段電業法修法,讓綠電先行自由化,因此許多新的議題如社區或公民小型電廠,甚至綠電結合碳權買賣的可能性,都讓已經在家中屋頂裝太陽能的你好奇:「若碳權買賣可行,我可以拿屋頂太陽能的碳權去賣錢嗎?」
如果恰好是因為受到理念啟發,而在綠色產業工作的人,經常會在不經意之間對他人流露出一種「愛地球的人絕對不會這樣做好嗎」的自我優越感,以至於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弄了老半天,我們綠色產業還是這麼小,出了這個家門,外面沒人重視我們,人們寧可花大量的時間玩寶可夢,覺得去找一個遊戲產業的工作,更有吸引力。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改變是真實發生的,它像一套彼此串接的轉輪,一旦啟動,就會造成全面性的翻轉。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國內最專業的綠色產業工作者交流社群Green Like We Give a Damn最近這半年不停舉辦碳經濟主題的小聚,這是因為去年年底舉辦的COP21達成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之後,全世界預料將會展開大規模的產業轉型。
【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消費品中成熟的產品類別,已經發展到差異毫無意義的程度,產品說明只是華麗的文字堆砌,如果我再多花十分鐘,只為了選購一條牙膏,只會讓人覺得好笑罷了。
處理中...